黄金周名词简介

如题所述

黄金周最初指的是中国境内的两个重要节日——劳动节(5月1日)和国庆节(10月1日)期间的连续七天休假。这两个时间段的休假分别被称为“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因其较长的假期时间,相较于其他公休日,被赋予了“长假”的称号,比如“五一长假”和“国庆长假”。


然而,历史上的变化影响了黄金周的构成。2008年,五一法定假期从三天缩短为一天,这意味着五一黄金周正式被取消。这反映了政策对节假日安排的调整,以平衡公共假期的分布和工作日的连续性。


1999年,国务院修订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新年定为全体公民假日,其中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各为三天,新年为一天。如果这些节日恰逢周末,会顺延至工作日补假。这一调整为国庆节的休假带来了新的模式,即从2000年开始,国庆假期会与节前后的两个周末连在一起,形成总计七天的长假。


自此以后,每年的国庆、春节和劳动节,人们可以享受到长达七天的休假时间,这些假期通常被称为“长假”,以节日名称为前缀,如“国庆长假”。然而,五一黄金周的取消,标志着中国假期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扩展资料

“黄金周”是从日本舶来的休假方式。1999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假日旅游热潮席卷全国。长假制度也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