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呼满清的皇帝都称呼年号

如题所述

这是因为一世一元制,即一个君主的任期内只用一个年号的制度。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是由明朝(朱洪武)开始的。在古代,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大不敬,即使对前代帝王亦是如此。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真宗、元文宗等。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由个别的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称世祖,其子玄烨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如西汉十一帝,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得入太庙奉祀。这也是古代文献对隋以前帝王只称谥号、不称庙号的缘故。唐代以后,典制不那么严格,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人们也就以庙号称呼皇帝。

明清以后,帝王的称谓又为之一变。人们习惯上对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乾隆帝等。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历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明清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几乎都要改元。如汉武帝在位54年,先后用了11个年号;唐高宗在位33年,先后用了14个年号。明清两代,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都只用一个年号。其中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明英宗。他因为先后两次登基称帝,所以用了正统、天顺两个年号。如清圣祖在位61年,只用康熙年号,为了方便记忆,所以明朝以后人们习惯上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明清时期的皇帝基本上只有一个年号,为了方便好记,所以明朝以后人们习惯上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为什么我们对清朝皇帝的称呼和别的朝代的不同?

早期皇帝用谥号或者庙号而不用年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谥号或者庙号是后人追认的唯一的称号,一人就一个,不会跑出两个谥号或者庙号。但从汉代到宋代,一个皇帝在执政期间往往有很多年号。比如说觉得这几年实在是风不调雨不顺性生活不和谐,那就换个年号换换运气。比如我们很熟悉的汉武帝刘彻同学,假如我们要用年号称呼他,那么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这一大堆年号,您打算用哪个称呼他老爷子?其他的汉代皇帝,除非实在是短命的,否则一般也有三五个年号。

到了唐代,一开始李渊李世民这爷俩倒是老实,各自就用了武德和贞观一个年号。但从李治开始,又给带沟里去了。他一人就换了14个年号。宪宗开始好不容易老实了几代人,到了晚唐老毛病又开始犯了。北宋南宋继承了换年号的光荣传统,除非实在是连皇帝宝座都没捂热就挂了的,否则换年号也稀松平常。所以这么搞下来,这些朝代的皇帝,根本没法用年号来称呼。

到了明朝,换年号和吃饭一样的坏毛病总算停了。年号也成为了皇帝的唯一象征。不过这个时期的皇帝,在习惯称呼上还是存在庙号和年号混杂的情况,比如朱元璋,我们有叫他洪武皇帝的,但更多还是习惯叫他明太祖朱元璋。还有明朝唯一一个因为土木堡之变玩脱了所以有两个年号的朱祁镇,我们一般习惯叫他明英宗。但这时候年号称呼皇帝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了。明成祖、明宣宗、明宪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神宗、明思宗这些称号固然还在用,但我们更习惯的是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崇祯这些年号,并以此来称呼他们。到了清朝,官方文件上固然还是圣祖如何如何高宗如何如何,但大家的习惯性称呼,年号已经占据绝对主流。
在清朝历史上,十二位皇帝有着不同的提法,每一位都有着众多的名字,
清朝有十二个皇帝,在影视剧当中发现这十二个皇帝有不同的提法,他有名字,有庙号,有谥号,有年号还有称“大行皇帝”等等。到底实在怎么回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怎麽样。
清王朝的统治者虽然并非汉族,但却极为推崇汉儒文化,并最终把中国的封建制度推向了极致,因此清朝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更为讲究国法礼仪,官场上的举止、称谓、言谈极有分寸,特别是对皇帝或皇太后,更要符合礼仪制度,稍不注意就会失礼,轻者罚俸禄,重者还会丢官甚至判刑,清朝十二位皇帝除末代皇帝溥仪之外,每一位都有五种称谓,分别是他的名字、庙号、谥号、年号,去世后入葬前的称呼也就是“大行皇帝”。在不同的场合,十二位究竟该怎样称呼,每一位皇帝所拥有的众多名称究竟又是如何命名的呢?

1、先说庙号。
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以外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是什么意思,《辞海》里庙号有一个解释:“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就是说庙号起源于殷代一直到清代。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皇帝死了之后他要进太庙或者家庙奉先殿,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叫做庙号。
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
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
第三个皇帝福临庙号世祖;
第四个皇帝玄烨庙号圣祖;
第五个皇帝胤禛庙号世宗;
第六个皇帝弘历庙号高宗;
第七个皇帝永炎庙号仁宗;
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
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
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
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
第十二个皇帝宣统无庙号。
在清朝,如果把皇帝的庙号说错了,那是要犯弥天大罪。譬如说,努尔哈赤是太祖,如果说错了,那算最大的不敬。

2、谥号。
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每一个都有一个谥号。什么叫谥号,《辞海》里对谥号有一个解释:“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就是皇帝死了之后要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称号叫做谥号。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
太祖努尔哈赤谥号先叫武皇帝,后改为高皇帝。
太宗皇太极谥号文皇帝。
第三顺治谥号章皇帝。
第四康熙谥号仁皇帝。
第五雍正谥号宪皇帝。
第六乾隆谥号纯皇帝。
第七嘉庆谥号睿皇帝。
第八道光谥号成皇帝。
第九咸丰谥号显皇帝。
第十同治谥号毅皇帝。
第十一光绪谥号景皇帝。
第十二宣统没有谥号。
这个谥号在称谓上当时是不能错的,必须严格规定,我说的这些都是简称,全称很长的。譬如说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全称29个字,全称是这样的:“太祖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这二十九个字在当时来说,写他的册文、他的生日和祭日,在庙上祭祀的时候书写一个字不能错。如果错了官员或者受到惩罚,或者革职,甚至于论斩。这二十九个字是清朝所有皇帝字数里头最多的,其它有的二十七个字等等。这二十九个字不好记,努尔哈赤最关键的是五个字——太祖高皇帝。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这是他区别于其它任何一个皇帝的特点。

3、年号。
清朝的年号,譬如说康熙,它是年号。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是年号。可是我们现在一说康熙就不是年号,就变成个人了。严格说起来康熙是年号,“玄烨”是他的名字 。那康熙这皇帝怎么办呢,严格说起来应该是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但是呢,已经习惯了,约定俗成。一说康熙也可以代表年号也可以代表这皇帝了,既然大家约定俗成了,也就只好这样了。

4、大行皇帝。
大家看电视剧经常提到大行皇帝,就是这个皇帝死了,入土之前,新的皇帝还没有举行登极大典,这个时候已经死了的皇帝怎么称呼,有个称呼叫“大行皇帝”。活着的时候,如果电视剧上出现大行皇帝,那在当时肯定是要杀头了。所以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和大行皇帝这些称谓在当时是绝对不可以随便叫的,是有一定规矩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