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类有哪些?

如题所述

分为一到三级,具体如下:

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第十条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第十一条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扩展资料

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九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类:

①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暴露)。

②放射性职业暴露。

③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

④其他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扩展资料

暴露处理原则

(1) 紧急处理

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

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2) 对暴露者的处理

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并采用联合疗法(二种或三种药物)。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职业暴露

第2个回答  2023-01-0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类:

①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暴露)。

②放射性职业暴露。

③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

④其他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iknow-pic.cdn.bcebos.com/622762d0f703918f474531ce5f3d269759eec41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22762d0f703918f474531ce5f3d269759eec41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22762d0f703918f474531ce5f3d269759eec41a"/>

扩展资料

暴露处理原则

(1)紧急处理

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

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2)对暴露者的处理

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并采用联合疗法(二种或三种药物)。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测。

参考资料来源:/md.mbd.baidu.com/e136f7h?f=cp"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职业暴露">百度百科职业暴露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8

根据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职业性传染病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鲁氏菌病


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5.莱姆病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临床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以及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或直接接触了传染性物质而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1-1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

根据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八、职业性传染病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鲁氏菌病

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5.莱姆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