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扛过了抑郁症,但是仍然不放心他独自出门,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想自杀的时候又没有勇气,我胆小,怕死,又没有能力,啥也不会干,也没有技术,天天像一条丧尸一样,游走于乡村的小路上,除了人活着,感觉自己的心已经死去。感觉只能悲伤了才心里安慰一点点,抑郁就罢了,感觉自己变的有点自虐,变态了,半年了,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只能一辈子打光棍了感觉,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习惯了一个人,习惯了孤独。感觉不会再有人爱我,一辈子也只能一个人了,永远遇不到懂我的那个人,但是我怎么忘都忘不了她,曾经在一起18年的那个她,我真的抑郁了,真的病了,病的不轻!
我感觉我傻了,疯了,我的思想都是反向思维,不是傻了是什么。我希望我能正常起来,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我好害怕自己哪一天傻的连知道都不知道是谁了!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抑郁症不是不治之症,但是彻底告别抑郁症,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如果家人有患抑郁症的病人,当他(她)的某些特别明显的抑郁症状变得不那么明显时,很多人会误认为他们已经愈全,此时家属容易掉以轻心,这时如果患者提出要单独出门,在没有家属的陪伴下,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克制力来对付外出途中可能遇到的诱发情绪波动的事情。

当患者表现为积极主动地跟抑郁作斗争时,他们的内心是渴望战胜疾病的,如果在家人认为他们已经扛过抑郁的最危险期,即内心没有自杀的念头时,家人是可以放心让他们单独出去 旅游 的,最好是报 旅游 团,或者建议跟朋友一起出去等,在 旅游 中不忘记吃药和心理暗示治疗。

有些患者是内心非常敏感而脆弱的,一方面,他们希望家人对他的病情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家人一直把他们当病人看待,总之矛盾、焦虑状况是康复中的抑郁患者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这时,当家人觉得他们抑郁的情绪越来越减少时,其实是可以鼓励他们步入 社会 ,独立面对生活的。

如果家人不放心他们独自外出,可以给患者交流一下心得体会,告诉他家人对他的担心,同时也希望他理解家人的感受,从而配合家人的电话联系,做到外出时间、地点、事情的清晰,让家人用心理上的担忧变为行动上的关心。

最后是祝愿抑郁症患者早日康复!走向正常的生活状态中!

家人不放心,透露出抑郁者曾有轻生念头,这是应该高度重视的。

同时,似乎说明家人对抑郁者是否真正摆脱抑郁也不太清楚,心里不踏实。如果家人知道什么是真正摆脱了抑郁,学会判断和采取管控措施,就踏实了。

生本能心理学认为,抑郁是个人遇到了重大的现实与心理困境无法走出所导致的情绪和身心不良表现。解决的思路就是帮助当事人积极应对这些现实和心理困境,不能解决的要接受现实合理看待。

所以,评价当事人是否真正摆脱抑郁有两方面的标准,一是外在的,就是情绪平静了,吃饭、活动增加了,思维较前活跃自如了,自我感觉也较前改善许多;二是内在的,就是对自己抑郁的原因已经完全充分理解,对面临的困境知道怎样积极应对,思路和办法更多了,对不能或暂时不能解决的现实,也能坦然接受了,能够合理看待这些困境。

对第二方面,抑郁者要达到自己能充分说明和解释的程度,就可以判断他是走出了当前的抑郁,他的外出活动是可以放心的。否则外出最好由家人陪伴。

为保险起见,在具体措施上,还要让抑郁者充分理解家人的爱心和关照,随时保持手机畅通,坚持医嘱服药和定期接受心理疏导。

我们每周都会举办焦虑抑郁相关的科普沙龙,线上线下都可以参与,感兴趣可以参加学习。

对待抑郁症的患者呢,家人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患者,家属可以经常陪同聊天以缓解其情绪低落,给予其爱和 情感 上的支持。如果是心因性的重度忧郁症,还需要介入心理科的相关治疗。同时,如有必要,还可听从医嘱使用以下药物,比如抗抑郁和抗精神分裂的药物,还有心境稳定剂等,帮助患者缓解后期的忧郁情绪,减少自残倾向等负面思想。

心病还须心药医。患者自身的性格因素,成长经历当中的重要事件和创伤性事件,都会对目前的忧郁症恢复产生重要影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帮助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剖析和治疗。

首先我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同患者一同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情绪的变化历程,将发病的完整链条整理清楚。在生命早期阶段,针对不同的来访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比如说从小持续性的被家长否定导致的长期抑郁,此时我们需要使用精神分析疗法回溯到患者的童年阶段,从根源处去感受、体察、发现患者多年来被压抑的症结,重构内心的认知世界,触动心灵的二次成长,从而引起患者的释怀,促进其心灵的 健康 成长。

然后分析患者认知模式的问题。诸多抑郁症患者都经常会有以偏概全、否认自己的非理性思维。最后,着重于行为模式的训练。针对不同类别的非理性思维,咨询师会设定相对应的行为训练模式,这些行为训练只要家人陪伴患者一同坚持下来并逐渐巩固,那么就可以完全的治愈并恢复正常的生活。

行为训练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内在的状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如果一个人生活模式是晚睡晚起,比如经常凌晨睡觉,下午起床,那么就需要有效的实施方案来及时的调整作息。生活需要有结构有条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对患者的了解,经过专业的判断,指导患者可以通过合理运动,适度的跑步和瑜伽活动等,或者找到自身的兴趣点所在,去学习音乐或者烘焙技术,多学习并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以此来引导患者逐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来。

据说,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挑起的问题“从来不给一个直截了当,无懈可击的回答。……相反,他总是刚把他们引入问题的迷宫,便中止谈话,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像苏格拉底的思维,那种无止境的设问,追问,怀疑(其实也是自疑),旨在去除认识中的迷信,突破知识构建时的边界——自设的樊篱。我们专业的咨询师也可以指导患者像苏格拉底一样通过写一些文章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促进内心世界的情绪和想法更好的表达和流露,这也是一项非常行之有效的行为训练模式。

另外,患者也可以在咨询师的指导下使用“空椅子技术”和冥想技术。这可以帮助患者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验并分析自己和他人的 情感 ,帮助患者朝着统整、坦诚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也祝愿您的家属可以早日回归到正常的家庭和 社会 生活,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温暖。

抑郁症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不是自己所能控制了的!往往自己心里头明白的很,但是精神上,情绪上,心理上却跨不过去那道《坎》!用一种情不自禁,天由自主的话来形容一些抑郁症人的心态,一点儿也不为过。凡是患抑郁症的人,他们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是十分痛苦的!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想挪开又无力挣扎,即使是通过一些外在条件,把他们心理上,精神上那块大石头给挪开了,但是,那只是外在的力量而已,自己挪不开就永远都是一件可怕的隐患!再说了这样的人就害怕有外界的一些刺激!家人曾经有过抑郁的经历,现在好起来了,如果他出门可以在一些较缓和的氛围下,先是陪伴,然后再渐渐的让他自己一个人外出,也可以悄悄的跟几天,去一些比较和谐的场所,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如果不是先天性的?如果不是太严重的话?还是视情况放飞他的!当然了也可以和这样的人事先沟通一下,隔一小时左右通一下电话,用些快乐的,关心的语气和他们打电话聊一些快乐的事情,或者是问候一下。当然了药物还是尊医嘱为好,不可私自加减的。让抑郁症患者从身心上有一种自主感,存在感是很重要的事情!

抑郁症患者的外在表现有时候你很难确定她和非抑郁症的区别。但不代表他们是一样的。抑郁症患者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活力的丧失。不懂的人会认为只要开心笑笑就是有活力,就好了,实际上抑郁症的这个活力可以理解为内在驱动力。它是非常内在的,很难被环境调动和影响。你如果把病人的状态理解为一种势能,是一种趋势,抑郁症的势能整体是丧的,向死且自我毁灭的。而表面的悲喜,睡眠紊乱等……只是抑郁症势能的冰山一角。

与之对应的心理治疗能做的也只是尝试改变这样一种势,所以任何一个医生都不会承诺他可以治疗抑郁病人保证他不产生实际行为“自杀”。作为陪伴者,除了自己拥有强大的心力(也就是对世界的热爱以及活着的欲望等)还要有一定的同理心,以照顾到患者内心的脆弱和敏感(抑郁症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也在生和死之间做理性和非理性挣扎,它想拉自己的时候拉不动自己,他内心应该比外人更绝望)。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身边人来说,除非是非常理解患者的人可以稍作陪同,其他人不要盲目有所行动,因为无效的关心真的会加剧患者的痛苦,还会刺激到精神引起更强烈的反应。如果你身边有不是很熟悉的抑郁症患者,但您真的无法理解的话,也请不要不断嘘寒问暖,直接让他一个人静静,他会有自己的排解压力方式。如果您很了解他的话,可以稍作倾听,但什么都不要问,等他自己说便好。

很认同您,对家人很有责任。

抑郁症不是洪水猛兽,是可以用药物和心理治疗,共同控制和治疗的。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其治疗比较困难的是复发。

很多风险就出现在这个时间,比如:失眠和自杀等有损身心 健康 的症状和行为。

比如,MBCT(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复发的治疗和使用药物是一样的效果,有科学的实验已经证实。

以上文章出自本人“心理的力量”的其中一篇文章。

最好定期找精神科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况做一个评估,这个评估可以作为您家人抑郁症情况做一个评估,结合这个评估,您就可以判断,您的家人是否能独自出门。

抑郁症患者既然能扛过去,说明他有要与抑郁症抗衡的心理,有要战胜抑郁症的决心,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既然扛过去了,在他内心犹如看到了一丝曙光,无论前方有多艰难他都会朝着曙光的方向前进,因为看到曙光的感觉真是很好的。

这期间也与家人的关爱密不可分,但如果他扛过去了,再过多干预会造成他心理上的情绪反弹。这时的他需要认可,需要肯定,同时更需要家人的关心,但不是不放心造成的不放手,让他有压抑感,再次让他敏感多疑,而是给他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让他觉得被认可,被肯定,有价值感,让他感觉能从家人的关爱中得到力量,是一种重生的力量。

也许他的抑郁症比较严重,一个偶然的事件都能触发他的伤痛记忆,为什么在这里说伤痛记忆呢?因为很多的心理疾病都是源于一个突发事件在其内心留下的抹不去的阴影,这个阴影会在记忆中留下痕迹,只要相同或者类似于在他内心留下阴影的突发事件发生,就会触发他的记忆,会产生和原突发事件相同的感受,做出和原突发事件相同的行为,就如同原突发事件再现一样。这种突发事件也许是家暴,也许是长年受压抑,被控制,这里的控制指的是心理上的控制,比如,父母很强势,说一不二,不允许孩子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如果孩子没有按他们的要求来,就通过打骂的方式,或者用赌气、哭的方式以使孩子妥协,这就是心理上的控制,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要有相同或类似的事件发生,他的记忆就会被唤醒。如果他的抑郁症好了,还是要多跟他交流,最好的状态是,就算有和原突发事件相同或相似的事件发生,也干扰不到他,牵动不了他的情绪。

所以,如果刚开始做不到放手时可以从慢慢放手开始,他出去可以远远跟着他看着他,慢慢的营造宽松的环境,给予更多的爱,而不是以爱之名产生的绑架。

其实抑郁症很容易复发的,而且复发率很高,分为三个过渡期。到底是哪三个过渡期呢,下面详细给你们普及一下!

第一过度期:抑郁症刚康复期的时候患者心情是很好的,而且内心是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美好的向往。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会造成一下子就会受到打击,甚至一下子打回原形,用一个词来讲就是“乐极生悲”。

第二过度期:患者熬过了第一过度期,那么就到了第二过度期。患得患失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经过了第一过度期后会变得有些不太相信自己是否康复好了,心里老是存在一个疑问?就是“自己是好了?还是还没好?”这个时候患者一般都是通过在外人对她的评价,和她自己自身的评价来作出判断。所以往往说朋友,亲人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参考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