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速和扭矩,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如题所述

功率P=π*扭矩(M)*转速(n),其中π约为3.14

扭矩T=系数K×功率P/转速n  其中K常取9549

这三者之间是能够相互转换的。 所以发动机的功率能从扭矩和转速中计算得出来。

每款发动机有它的最大扭矩和最大转速。最大扭矩也只有在一定转速下才能发挥出来。而发动机可以在侧重扭矩和侧重转速间进行调校。一般来说扭矩大加速快,转速高顶速度高,具体还要看和变速箱的配合。

扩展资料:

扭矩的计算方法

在每一个转速下都有一个相对的扭矩数值,这些数值除以一个长度,便可获得力的数据。举例而言,一部1.6升的引擎大约可发挥15.0kg·m的最大扭力,此时若直接连上185/60R14尺寸的轮胎,半径约为41公分,则经由车轮所发挥的推进力量为15/0.41=36.6kg的力量(事实上千克并不是力量的单位,而是质量的单位,须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²才是力的标准单位是牛顿)。

利用不同大小的齿轮相连搭配,可以将旋转的速度降低,同时将扭矩放大。由于齿轮的圆周比就是半径比,因此从小齿轮传递动力至大齿轮时,转动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数,都恰好等于两齿轮的齿数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所谓的齿轮比。

举例说明

以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假设小齿轮的齿数为15齿,大齿轮的齿数为45齿。

当小齿轮以3000rpm的转速旋转,而扭矩为20kg·m时,传递至大齿轮的转速便降低为1/3,变成1000rpm;但是扭矩反而放大三倍,成为60kg·m。这就是引擎扭矩经由变速箱可降低转速并放大扭矩的基本原理。

在汽车上,引擎输出至轮胎为止共经过两次扭矩的放大,第一次由变速箱的档位作用而产生,第二次则导因于最终齿轮比(或称最终传动比)。扭矩的总放大倍率就是变速箱齿比与最终齿轮比的相乘倍数。举例来说,手排六代喜美的一档齿轮比为3.250,最终齿轮比为4.058,而引擎的最大扭矩为14.6kg·m/5500rpm。

于是我们可以算出第一档的最大扭矩经过放大后为14.6×3.250×4.058=192.55kg·m,比原引擎放大了13倍。此时再除以轮胎半径约0.41m,即可获得推力约为470kg。然而上述的数值并不是实际的推力,毕竟机械传输的过程中必定有磨耗损失,因此必须将机械效率的因素考虑在内。

若论及机械效率,每经过一个齿轮传输,都会产生一次动力损耗,手动变速箱的机械效率约在95%左右,自动变速箱较惨,约剩88%左右,而传动轴的万向节效率约为98%。整体而言,汽车的驱动力可由下列公式计算:驱动力=扭矩×变速箱齿比×主减速器速比×机械效率/轮胎半径(单位: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