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明战国时期独特的社会风貌。

老师的意思偏重于文化的繁荣,思想碰撞之类的。下周语文考试,老师先让我们查,可是找不到答案~~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就是学术思想的繁荣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打破,私人授学普遍。如孔子就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先后实行变法,以“求贤令” 、“征贤诏”招揽士人,士人为取得国君信任而各抒己见。贵族的养士之风盛行,孟尝君有食客三千,四大君子中的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春申君,都养有大批食客。养士之风剌激了游说之风的盛行。

从政治因素看,春秋战国之际是阶级关系急剧变革时期。封建地主阶级、平民、农民、手工业者,出于他们的阶级利益,发表他们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张。就是在地主阶级内部,如何实行统治,施行什么方针,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也看法不一。各种意识形态的同时存在,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舞台上,显示出百家争鸣的格局。

2.文学与史学

文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有很大发展,“楚辞”是其优秀的代表作品。“楚辞” 的代表性作家是屈原,他创作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成为“楚辞” 代表性作品。

散文:战国时期的诸子,很多是优秀的散文家。特别是孟、庄、荀、韩非四子,在散文创作上各有特点。
孟子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有鼓动性,还善用比喻。如《梁惠王上》,记载他与齐王的辨论。层层追问,步步紧逼。又如《公孙丑上》上记载的宋人“揠苗助长”,有很强的说理性。

庄子的散文有独特风格,它吸收神话色彩,想象力丰富,代表作有《逍遥游》、《人间世》等。在他笔下,寓言化很强,小鸟、蝉、虾、鱼等都会说话。他还善于用小故事来议论较大问题,如《庖丁解牛》。

荀子的散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词句丰富,说理透彻。如《劝学篇》,前半部分用了大量比喻,用排偶句法,辞采优美。

韩非子的散文特点是锋芒锐利,切中要害,讽刺性强。如《守株待兔》,讽刺了政治上的保守派。

史学: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成就,以“五经三传” 为代表。《春秋左氏传》亦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但书中有许多预言,常与战国史事相合,很可能是战国的作品。《左传》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叙事简洁生动。《国语》相传也是左丘明所作,以国分类,每国以事为篇,以年代为先后,共8类(国)21篇。其中《晋语》占9篇,所以很可能是战国时三晋的学者所作,书中记载了春秋时期很多史事。《战国策》系后人所编,主要是纵横家的言行录,可作为研究史料之用。但因是一种辩难文学,有很多夸大、附会、荒诞之处。《竹书纪年》是魏国的编年体史书。所载史事以魏国为主,略涉其它各国。原书失传,西晋时发掘魏襄王墓得到。宋以后又亡失,清代学者从其它的古籍中辑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31
政治:周天子的权利衰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逐渐强大并不断攻伐兼并,不听周天子调遣,只到后来名存实亡。诸侯国注重招揽人才,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张自己的版图,谋图称霸,到后来出现了著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代替青铜器,新生产工具的使用等等),原始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不适应,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集中,私有制出现,并出现大批富有的新贵族和有志之士,提出了变法的主张。一些国家通过变法逐渐强大(如秦国),一些没落贵族故步自封,终于被蚕食瓜分(如宋国)。

军事: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军事的发展,各国都注重发展自己的军队。一只强大的军队需要强大的国力作后盾,还要有优秀的将领,春秋战国名将辈出,如吴国的孙武,秦国的白起,赵国的廉颇,赵奢等等。军事思想发展,涌现许多军事家,如孙武、 尉缭子、田穰苴 等。军事著作很多,如著名的《孙子兵法》、《孙槟(月旁)兵法》《吴起兵法》《司马发》等等。

思想:社会的急剧变革使社会中的有志志士和有远见抱负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改革方案,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出现空前绝后的思想大爆炸局面。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墨家等等,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贡献了影响中国文化五千年的思想。道家代表没落贵族对社会变革无可奈何的表现,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思想,希望回到原始“和谐”淳朴的社会,是一种倒退的表现。……

民族关系:随着中原文化向不同方向的辐射,原来的所谓蛮夷之地,如西边的秦,东方的齐(东夷部落),东南的越族,南方的楚,西南的巴、蜀地,以及北方的犬戎等少数民族,都互相交往,出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华夏的观念不在是山西和河南,山东,陕西,湖北的人民都自认为是中华正统。……
第2个回答  2009-12-31
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03年或前45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秦统一中原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战国时期之前是春秋时期。前人也把春秋、战国合称东周,还有称战国为列国或六国者。

有关战国的起始年份,史学家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遂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于前476年(周元王元年),而北宋成书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则以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而定战国始于前403年。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34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也有学者认为,前453年三家灭智,七国争雄局面已经形成,应该以此作为战国的开始。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参见秦统一中国之战。

伴随着私田制和铁器的广泛运用,社会新兴阶层的崛起,战国时期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上迎来了一个变革的高峰。由于封建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
第3个回答  2009-12-31
你可以问历史老师的……

思想碰撞主要是“百家争鸣”即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这些一查一堆)

文化繁荣的原因:
根因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
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前提是阶级关系变革
客观环境是社会纷争促进思想自由
思想基础是社会动荡百家争鸣
有利因素是网络人才,优待知识分子;私学和讲学之风盛行,造就一批思想家;
承接了夏商周三代文明;民族融合,扩大华夏文明
第4个回答  2010-01-01
周朝末期,周天子的权利衰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逐渐强大并不断攻伐兼并。各诸侯国只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张自己的版图,谋图称霸,到后来出现了著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集中,私有制出现,并出现大批富有的新贵族和有志之士,一些没落贵族被蚕食瓜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军事的发展,各国都注重发展自己的军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将领。社会的急剧变革使社会中的有志志士和有远见抱负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改革方案,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出现了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墨家等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思想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