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刘红娃

急需他的真实故事 谢谢大家
60军的战斗英雄
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

  刘红娃,平陆县茅津村人,生于1923年12月,家庭中农,高小文化。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岳三分区某团任特务连长。1949年11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六纵队22旅65团特务连侦察班长,六十军178师533团侦察连副排长、副连长,川西军区533团侦察股参谋长,重庆市江北区武装部长等职。

  刘红娃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屡立奇功,有独胆英雄之称。1947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发起鲁西南战役,蒋介石捉襟见肘,调其守运城的整编十师和青年军206师两个团增援鲁西南。这两个团途经平陆张村垣时,刘红娃奉命从其中抓“活舌头”了解情况。刘红娃为抓“活舌头”,装成割草的农民,一手执镰,一手提篮。篮内放手榴弹多枚,从部队驻地翻过两道沟来到张村垣公路附近佯装割草。他看着国民党军一排排走过,有的歪戴着帽子,有的倒挎着枪,不成队形地走着。刘红娃看到这种情景,觉得机会到了。忽然有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斜着眼问刘红娃:“哎!干什么的?”回答说:“割草的。”又问:“有水喝吗?”回答说:“前面村里有。”又问:“见有部队过去吗?”回答说:“有,刚过去。”这些人懒洋洋地走着。刘红娃居高临下投了3颗手榴弹,在爆炸声中,有几个人连枪带人掉下深渊,浓烟中刘红娃以首长的口气命令:“一排掩护,二排追击!”几个箭步跳到国民党军面前,抓起冲锋枪对准还没有清醒过来的国民党军说:“举起手来,缴枪不杀!”除伤者外,国民党军22人,全缴了枪,按刘红娃的命令卸了枪栓,扛着枪离开了公路下了山坡。

  刘红娃,3颗手榴弹抓了22个“活舌头”。部队首长从“活舌头”口中得知:国民党整编十师和青年军206师两个团组建起来的学生兵,怕在中条山受挫,由正规军248团护送至平陆太阳渡,参加保卫鲁西南战役。248团到平陆再押送物资回运城。这次行动为在张村垣全歼248团提供了重要情报。

  太岳军区党委批准刘红娃荣立一等功。

  1948年解放临汾战役中,在城南门脚下,阎锡山守军设置一群集团碉堡,凭工事固守,并利用这些工事向解放军攻城部队出击。解放军华北六纵队22旅65团的坑道作业接近城墙,却遇到护城壕,又不了解护城壕的深浅宽度,这就大大阻碍了坑道作业。坑道作业完不成,攻城总令下达后就会有很大的伤亡。为了弄清护城壕的深浅宽度,团部已组织4次侦察都没有成功。这时,团首长和战士们都心急如焚,躺在病床上的刘红娃再也忍耐不住了,忽地从病床上坐起来,向首长请求由他完成这次侦察任务。团首长深思后批准了他的请求,并同他研究了侦察方案,又为他配备了得力助手。

  虽说已是3月天,但临汾仍然是寒风刺骨。刘红娃为避敌探照灯,脱光了衣服,拿着长竹竿和一条绑着石头的绳子,在部队的掩护下,和助手从一个缺口向护城壕边沿爬去。在他们爬去的方向,一会儿是隆隆的炮声,一会儿又是机枪声,照明弹一个接着一个,团首长和战友们都为他们提着心。刘红娃等乘炮火的间隙,肚皮紧紧贴着地皮,一寸一寸向前蠕动。他们蠕动着过火力网、过地雷区……借探照灯光或机枪的闪光,侦察地面的一切设施。一颗炮弹落在刘红娃的附近爆炸了,炸飞的土块落在刘红娃的身上。刘红娃等完成了侦察任务爬回来时,才发现肚皮上划了长长一条口子。刘红娃又一次荣立一等功。

  团首长根据刘红娃等提供的情况经过周密布置,一举攻克15号碉堡,为大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刘红娃自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到1950年9月,参加过100多次战役战斗,在战役和战斗中荣立一等功5次、特等功1次。
  [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07
刘山光,这个远近闻名的汉子,住在祖籍老屋四川巴中县顶山火石岭一木结构的房屋内,在这岭上啥都缺,就是不缺石头。刘家就靠这谋生了,家传石匠手艺也越来越精,这不,他带着全家此时就在四川仪陇瓦子场一家大财主家修造坟墓山陵,至今将近年关,还未讨要到工钱,大儿子刘多吉因得了痨病气息奄奄,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撒手黄泉。
就在这年,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了一块苏维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刘光山带着老二刘多祥,老三刘多义,老四刘无名在四川仪陇瓦子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在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斗中,刘光山,刘多祥,刘多义,英勇牺牲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们的英雄事迹在红色的通,南,巴地区广为传颂,整个红四军中无人不晓这个英雄家庭,徐向前元帅,当年的总指挥亲自接见了刘无名,它将还未脱稚气的无名揽在怀中流着泪说:怎能无名,从今天起,你就叫红娃,你就是我的刘红娃。
刘红娃,是四军三十团二营的机枪射手,英勇善战,冲锋在前,为会合中央红军抗日,红四方面军在前进的路上一直猛打猛冲,杀开一条又一条的血路开始长征。民国二十五年,刘红娃在江油县中坝场的战斗中端着机枪,疯狂的扫射冲锋,敌军见他如此亡命,调集十来门小钢炮对着他狠命地打,顿时红娃头部腰部至两腿部鲜血如注……

经过抢救,刘红娃保住了性命,四军三十团二营马政委用它的坐骑驮着他跟随四军一直战斗到会师了中央红军,马政委将刘红娃安置在炉霍一个地名叫虾拉砣的藏民家养伤,在女主人雀珞芝玛的精心照料下,躲过了多次被抓捕的危险,伤情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一九三八年四月,刘红娃和一同安置在炉霍虾拉砣的另两个伤员战友,阆中人何良银和李和尚一起顺当年的来路打听部队。来到雅安新添街{即今新民街}小山子处,被二十四军截获,听我们说是从草地到雅安的,就将我们关押在军部候审。
第二天,24军军部王军法官亲自审问了他们,看了他们身上的伤,就停止了审问;王军法官就叫他们别再跑,并把他们安在张朝恩连长的手下当兵,刘红娃就顶替他连上战死的一个中士班长刘厌非的名字,后来他才知道王老师[王军法官]就是地下党,从此刘红娃也就回到了组织的怀抱,恢复了他在红军部队就是中共党员的党组织关系。

在王军法官的培养关怀下,他晋升至中尉排长,一九四九年随24军起义,改编后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他在一八六师五五四团一营营部任参谋,鉴于他的表现和王老师的推荐,部队调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事政治大学川西分校学习。毕业后回到原部队任九师军事教员。

当朝鲜战争爆发,他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带着他亲自训练的尖刀连开赴前线。[戴相龙也是他尖刀连训练出来的,被选上依仗兵,调到北京去了;]在朝鲜他又一次负伤回国治疗,伤好调回机干六团二连任二连军事教员。1953年组织上决定他转业西康省军政委员会测量队工作,

多灾多难的刘厌非自转入地方后,各种恶运就降到了他的头上;1957年划为“反社会主义份子”1958年下放米易农村劳动改造后在米易县农场继续改造,1977年在农场退休。他的遭遇和处境深得同事们同情,那些日子好艰难啊!

一九八五年,刘厌非搭乘米易县农机局在北京开太阳能展览会的汽车到了北京,上访了水利电力部,统战部和军委,军委接待办公室的张科长听了他的经历和故事,第二天通知他,徐向前元帅要接见他;并向他言明:元帅健康原因,最多只能会见十分钟。

张科长和刘厌非坐上专车,经过三道守卫,换驾驶人员不换车来到了元帅跟前。几十年不见元帅,元帅老了;他说:刘红娃,过来,让我摸摸你。刘厌非顺从地依偎在老帅面前,老帅眼睛也看不见了,元帅伸出颤抖的手在刘厌非的头部摸着当年的伤痕,又摸了摸他两腿的伤疤,往事浮上心头,抱着红娃,二人都流下了热泪。
元帅简单问了刘厌非一些现在的状况,指示张科长给他尽快办理,元帅给了八百元人民币给刘厌非作零用,这笔钱给了刘厌非很大的帮助,相当于他两年的退休费啊。依依惜别元帅,超过十分钟的接见,令刘厌非终身难忘。张科长安置好刘厌非回川的事宜,亲自送他上了火车,火车启动,两人军礼相送到彼此消失在茫茫晨雾之中。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共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专门给刘厌非下发了“川水[86]党字第084号”文件,对他进行了初步安置,作工人对待。称刘厌非的档案就是这样,痛心啊,共和国的英雄,九十六岁的人啦,没有文化吃惨的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事政治大学毕业的证书,转业军人证书,起义军人证书,都帮不了他的忙。
这些,就是老人最气愤不过的事情,直到今天,他的红本本还是退休工人。为什么不到巴中老家去调查询问,落实老人的红军待遇,就凭档案办事么?好像四川省水利厅多一个老红军是骚皮的事一样,太不公平了,老人气愤地说!!!
难忘啊,通江王坪寨的保卫战,仪陇的枪声;巴中,江油的冲锋陷阵,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喜悦,父亲及二哥,三哥的鲜血和音容笑貌。炉霍养伤的日日夜夜……现今巴中老家的亲人;五弟,六弟,七弟和两个姐姐及他们的家人。最值得老人骄傲的是五弟的儿子刘银江,是南海舰队团长转业任长沙市副市长,现已退休住重庆和他的子女们幸福地在一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