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需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如题所述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不应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她家的孩子五岁了,平时都是由她婆婆带着。我同事不在家,只有孩子的奶奶和爸爸在的时候,孩子特别乖,但是只要是我同事一回家,孩子马上就开始拖延,撒娇,闹情绪,作业不写,饭也不好好吃。为此,她老公对她都有意见了,说都是平时我同事对孩子太娇惯了。我同事对孩子也心怀埋怨,“怎么妈妈一回家你就不乖了呢”。心里憋着气,终于在当晚孩子吃饭的时候爆发了,把孩子训了一顿,夫妻又大吵一架。我说,这是因为你家孩子太依赖你了,孩子只有在最能感觉到安全的人面前,肆无忌惮地表达需求和尝试自己的力量,表面看来就是黏人和吵闹啊。我问她,你家平时教育孩子,是不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而且一直是你唱白脸?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什么错误吗?当孩子违反规则时,父亲眉头一皱,板起脸来对孩子批评一顿,“谁叫你这么干的,还敢偷懒,一团糟,去墙角罚站“母亲这时候再轻声细语地安慰一番:“哎呀,好啦好啦,爸爸也是为了你好,乖,快去把XX事情做好“这时候,孩子大部分都会心不甘情,或者带着害怕的情绪去完成父母的要求。这样效果固然立竿见影,但是对孩子明白道理,了解规则一点用处都没有,家长合唱“红白脸”,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胡萝卜加大棒。

在这个过程中,规则和道理本身被忽视了,父母是利用孩子的恐惧来达成“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地。经常如此,反而会导致两种后果,1因为父亲过于强势的“白脸“压制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变得胆小怯懦,或者敏感脆弱。2 孩子经常见识到父母唱红白脸,反而渐渐变得更加叛逆。而且不管是爹妈谁唱红脸,都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大量的负面评价,想要刺激孩子,想让他产生一种“知耻而后勇”的心态。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在自我认同方面遭遇挑战。将来长大成人后也很难树立自信的心态。即便批评之后紧跟着安抚,实际上却并不能完全中和掉之前的伤害,那个心结还在,长此以往,甚至会形成所谓的童年阴影。

教育应该是让孩子明白道理的过程,如果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频繁使用“红白脸”的策略,其实是父母在教育上的偷懒。权威感,不应该是通过“扮白脸”来完成的。更应该是让孩子通过父母的行为、言行看到榜样的力量,从内心自发产生的。亲密感,也不该是通过“扮红脸”来实现的。安慰和妥协也不应该混为一谈,忽视规则而制造的亲密,等于为今后的教育设置障碍,也不能带来健康的亲密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6
通常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经常是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严父慈母”的形象早已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根深蒂固。父亲通常都是严厉的,这样能让孩子更听话,母亲呢,通常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安慰孩子,迁就孩子。
在京剧里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在现实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两个不同角色的作用,红脸是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黑脸则是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唱大戏,父母的角色界限也不需要划分的那么清清楚楚,因为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外人看的,而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的。
家庭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爸爸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批评孩子,孩子受到批评,自然会委屈,无助,这时候妈妈通常又会站出来,打破这种局面,安慰孩子,告诉他没什么,不要太伤心。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认识不到错误,学不会解决错误和面对错误后的判断能力。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确定一个规则,而且严格按照规则做事,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遇到错误时,不会去狡辩,逃避。在家庭教育中要避免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一定非要是独裁者,或者庇护者,而应该成为引路者和好朋友。当你羡慕别人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像好朋友一样,而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时而亲密时而疏远的时候,就该反思下你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的规则。
第2个回答  2021-12-11
不需要的,因为这样的交易方式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一点也不好,而且还会让孩子承受着很大的痛苦。
第3个回答  2021-12-11
不要,最好商量着来,这样不会影响亲子关系,也不会产生严重的矛盾,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第4个回答  2021-12-11
肯定需要这样做,才会让孩子获得好的家庭教育,不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大压力,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