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衙役”是指哪三班?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三班衙役”是指哪三班?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古时候“三班衙役”就是指站班皂隶、捕班快手视频、壮班民壮。一般将州县衙门的衙役含糊概括为三班,所以有三班衙役的简单观点。实际上,大部分州县衙门的衙役都超过“三班”。

皂班,由穿黑色衣服的皂隶构成,供县官施用。衙内值堂,衙外追随主官巡境,廓清路面,仪卫看管,到庭行杖,全是皂班的事。快班,分成“马快”、“步快”二种,关键供州县官奔波迫使,侦缉暗探,平常查夜,有急事实行口头传唤、逮捕,他们也经常被派到农村催征地方税,因而与老百姓了解较多。后来又从这当中分离出来“捕班”,役差被称作“捕役”,别名“捕头”。快班选取精神实质机敏,手脚方便快捷的人充任。

壮班,原先是以民俗挑选的体格健壮的抓壮丁,用于守卫城堡,之后多用于守卫库房、牢房,护卫、押送入境银饷、人犯等。多选用身体强壮,有胆艺的人当做。

除之上三班外,古时候衙门也有照看门户网、仪门的门子,管米谷进出的斗级,管牢房的禁卒,帮助尸检的忤作,传递信息的铺兵,照看铜钱的库子,及其茶夫、灯夫、伙夫、挑山夫、膳夫、更夫、吹手,这些,可以说五花八门,一应俱全。

参考文献习惯性上把书吏与衙役统称为书役,事实上二者在身份地位上有明显差别。经制吏有进身之阶,有一定文化艺术,法律上不属贱民,而衙役是差役,是“奔波于国家政府,执杂役的人”。由于差役的类型复杂,选充差役也不尽相同。民壮、库子、斗级、铺兵在诉讼地位上“同凡”,即有着一般权利人的影响力,因此,并对选充也非常严格。

例如与库房钱粮打交道的,要家道宽裕、诚信良民才可以充任。而其他充役者大多数被称作“贱民”,不可以参与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任用官衔,他的子孙后代在三代内也被限制具有这种支配权。衙役在年龄上一律基本要求成人,着役时间三年,着役时必须出示过去未充衙役的承诺书。法律法规还规定,一身不可以与此同时充二、三役,犯过侵盗钱粮焚赃这类罪刑的,即便遇赦免除后,也不得应役。退役后不可更换名字,再次应役。

与书吏一样,衙役也是有预算定额,她们被称作额役,收益基本上得到保障,他的酬劳称之为“工食”,年薪大约是六两银两,大致仅能维持一人吃饱穿暖。各州县的额役算不上少,一般都在千人之上,其中以民壮较多,州县的法律规定民壮数量是50人,新开设衙门的人数会少一些。

与书吏一样,定额外衙役数量也出现异常之多,他们通常被称作白役。每一个在籍的正役,都是会雇佣或追随好多个或十几个乃至高达几十个金额不等的白役。除此之外,也有金额不等的挂靠衙役。这三项合起来,一样是一个非常庞大数量。如浙江仁和县和钱塘县,衙役数量均高达1500人以上。乾隆初年的江西省有上千人。乾隆末年,地区繁剧州县,常用衙役,有高达1000多人的,在其中多数是挂靠书役。

清后期山东大县,衙役在1000人以上,小县也百余人。经典对白役膨胀的趋势,清代政府部门也尝试整治,但效果比较有限。刘衡在四川巴县做县官时,原来衙役7000人,通过裁革整治,一年以后剩下来的有且只有100多的人。但这只是个案,不可从源头上更改衙役膨胀的趋势。衙役如此之多,不仅老百姓乌焉成马,高官也经常因失查被降低或撤职。

在当时的风俗习惯中,衙役在整个社会底层,极少有普通和这个阶级的人联姻。《水浒传》中,武松做了都头,后来被流放到沧州,张团练将自己妻子的丫鬟玉兰花许给他做老婆,武松就十分感激。毕竟在影响力上,他就比不上玉兰花高。在古代的法律上,甚至还有要求,除民壮外,别的衙役全是贱民,子孙后代需在摆脱衙役的身份三代之后才能参与科举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6
三班衙役,也就是“隶卒”,也叫“皂卒”。三班,一班是站班,一班是捕班,一班是壮班。具体来说,就是衙役、捕快、壮丁。站岗的侍从,就是站在大厅两边,手持黑红色的棍棒,维持着大厅的秩序。除此之外,他还负责给军官们开路。同时还负责押送犯人,执行刑罚。
第2个回答  2022-08-16

“三班衙役”是指哪三班?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古代“三班衙役”是指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一般将州县衙门的衙役笼统概括为三班,因此有三班衙役的通俗说法。 



第3个回答  2022-08-16
1.站班皂隶就是那些升堂喊威武的人,也负责押送犯人。
2.捕班快手负责抓人巡查,收集证据。
3.壮班民壮,负责守粮仓,库房之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