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上好小学英语课

如题所述

  导语:儿童富有好奇心,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碍较少,他们往往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人们认为,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教师通过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上好小学英语课

  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笔者认为,把课堂知识串成一个小故事,边讲故事边学知识就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在讲授colour这一课时,笔者不是单纯地讲7种颜色,而是把这7种颜色用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7种物体身上,并把它们串成一个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的故事。一上课,笔者就用英语告诉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教室里一阵小小的骚动,每一个学生都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紧跟着,笔者拿出了一个棕色的猴子图片,向学生介绍说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a brown monkey。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出于对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接着,笔者又介绍说: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ler. Do you know what does he sell?(这只棕猴子是个卖水果的。你知道他卖些什么水果吗?)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发了,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们争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

  有的同学用中文说:苹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说:apple,banana等。笔者一边肯定着学生的回答:Yes, he sells apples, bananas and watermelons.一边拿出了苹果、香蕉和西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 yellow banana, green watermelon 3种事物。red, green, yellow这3种颜色学生学起来也格外轻松。后来,随着小偷white fox(白狐狸)、警察black cat(黑猫警长)和警车blue car的一一出现,学生一方面被故事的发展所吸引,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这些他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的颜色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涨。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被故事吸引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7个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7个颜色的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一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英语自身富有音乐节奏,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到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个个简单易学的顺口溜,再辅以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这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配乐诗朗诵,学生从中反复体味,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英语第一册中的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时,笔者就把各部位名称编成了顺口溜:eye-eye-nose , ear-ear-mouth , hand-hand-face。在做示范的时候笔者还加上了动作,边说边夸张地用手触摸自己或学生的eye、nose、ear、mouth、hand、face等器官,然后带着全班学生跟笔者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先慢后快。重复几遍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再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看谁说得最好、动作最准。这样的安排,让原本枯燥又难记的6个单词一下子就变得简单易学多了。

  短短20分钟,全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地说出这6个单词并准确地指出来。有的学生课后甚至跑到笔者身边,一边大声说着顺口溜,一边在我的脸上和手上摸来摸去,弄得我哭笑不得。但孩子们的举动却说明了编顺口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而且印象深刻。

  三、一种发挥合作功能的教学模式

  人们常说,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得到的仍只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两个人交换一种思想,每个人将得到两种思想。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教师需做好以下工作:

  1.创设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例如:在教学图形square、circle、triangle、rectangle、star、heart时,笔者做了许多图形卡片,分发到各小组,让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拼出各种图形,大多数学生拼读很是吃力。

  笔者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用卡片组成自己组研究出的图形,并能读给大家听。于是各小组学生都积极动手,讨论着组合,并高兴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这样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在拼组音节的过程中,巩固了图形学习,加深了各个图形的认读印象,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营造氛围,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品尝合作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nose、ear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她)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要予以表扬。

  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模仿。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有的装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都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在学了Family一课后,笔者先找了几名学生表演本课角色,让学生研究后表演个小故事给大家猜一猜,看哪个组能猜对扮演的角色。于是各小组的同学纷纷发表意见并进行讨论,想法虽然很幼稚,但是笔者看出各组学生是经过了积极探究、合作才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道理,显现出科学探究的萌芽,表现出了学生们小小年纪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勇气和决心。

  3.小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实践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

  如在操练“Who’s …? How old is …?”句型时,笔者先让学生每人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然后几个人一组相互看图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又如在练习“I can ….”句型时,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着说:I can dance. I can sing. I can play football.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培养和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他们敢说英语、爱说英语,为他们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基础,这是从事起点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责任所在。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小组学习将会展示出更美好的风采。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更具科学性,才能更加符合语言学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符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