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对农业都非常支持,为何农民依旧收入很低?

如题所述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正是农业的出现,人类才结束了游荡不定的狩猎生活,开始了长期稳定的定居生活。随着原始村落的出现,家禽驯化、农作物种植、房屋搭建、生活用具(比如陶器)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到处迁徙的部落是没有必要搭建更加舒适的房屋,也无法携带易碎的陶器,当然,也不可能出现后来的青铜器工艺。所以,不管是中原的仰韶文化,还是北方的红山文化以及南方的良渚文化,在考古发掘过程中都能发现砍伐林木用的石斧、翻松土壤用的石铲、收获庄稼用的石镰、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等。

定居的原始部落出现以后,为了保证部落长久的发展下去,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这是因为,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安定民生,还有利于稳定和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古代社会,如果没有强大的农业支撑,任何一次战争都没有取胜的可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说明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既然农业如此重要,历代帝王对农业生产也非常支持,为何农民仍然收入很低呢?

天灾

古代农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能不能吃上饭基本靠天。完全没有能力抵御频繁出现的旱灾、水灾、蝗灾,由于也没有培育种子的技术,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里,收成也不会太多。我们以水稻为例,据考古专家对金华浦江县一万年前的“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稻田遗迹预估,当时每亩稻田最多不会超过55公斤。而在解放初期,我国的水稻产量依然在50公斤左右徘徊。而在我们掌握了水稻杂交技术的今天,水稻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公斤,是解放初期的20倍。

赋税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满足国家政权积累财富的需要。统治者怎么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这些财富呢,那就是赋税。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对赋税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先秦时候的鲁国,采取的是“什一之税”,即税收是收成的是十分之一;西汉初年,刘邦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实行“十五税一”的政策;汉文帝时期,天下大治,少战争天灾,汉文帝让利于民,采取了“三十税一”的政策。

而到了东汉末年,豪强地主的武装兼并与混战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起义,而政府为了打击农民起义军,继续对农民的税收进一步加码,又造成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我们纵观古代王朝的兴衰史,几乎王朝末期的农民大起义都跟统治阶级加收的赋税有关。

土地

每一个新生的王朝,几乎都是从均田减赋开始的,这个时候的每一个农民都是可以拥有相同数量的土地。但是农民抗击风险的能力极低,可能随着一场暴风雨,自身的一场疾病让农民陷入困境与绝望之中,这个时候的农民,可以出卖的除了土地别无他物。手里有些闲钱的农民就可以从他们手中低价购买一部分土地,地主就这样产生了。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并不会因为没有土地而改变农民的身份,赋税还必须正常交纳,这样一来,农民的生活就会更加困顿,只能去给地主打工来获得最低廉的生存条件。

可以这么说,土地私有化是农民永远无法获得翻身的壁垒,所以,解放以后,中国虽然经过数次的土地改革,但是,土地集体化这一性质却永远没有改变。保证了亿万农民不至于失去土地而陷入困顿之中。

随着2006年1月1日起废止的《农业税条例》,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中国劳动人民开始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3
因为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农民种地靠都是人力,每年还要给国家交税。有的农民租地主的地不仅给地主交租,还要给国家交税,所以收入很低。
第2个回答  2021-04-03
因为农民需要交很高的赋税,所以收入都是很低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那个年代的人我觉得都还挺不容易的,能活下来就很不错了。
第3个回答  2021-04-02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古代中国的农民天然就处于弱势的地位,他们生产出来的基本产品--粮食,是一种弹性很小的产品。市场上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大不大。粮食的价格弹性小,意思就是粮食价格变化时,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却变化很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