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题所述

祖国的未来需要学生想象力的支持,培养学生想象力也成为了我们十分重要的任务。

1、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

想象力的前提是思考,只要在思考中才能想象到一些比较出乎意料的东西。通常情况下富有想象力的人都是比较爱思考的人,也是脑筋比较灵活的人。因此,要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凡事遇到自己不懂得或者好奇的东西,都要认真思考想方设法弄明白。

2、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想象力的发源地,有了好奇心才会去思考、才会去想象。比如告诉孩子孩子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或游乐场,孩子就会开始想象游乐场长什么样、里面有哪些好玩的东西、会不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等等。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打击孩子好奇的欲望,反而要积极地引导它,挖掘孩子的好奇心。

3、通过书本引导孩子想象

大家都知道书本的想象空间永远要比电视或电影来得大,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孩子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相对应的场景或影像。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读故事或者让孩子看书的时候,要询问孩子关于脑海中形成影像的问题,比如“房前有一条小河”这句话,就要问孩子脑海里有没有想象到那个画面。

4、实际的想象能力锻炼

想象无非就是将人类没见过或自己没见过的东西通过脑海中的细胞思考在脑海中形成固定形象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这一点对孩子进行锻炼。比如告诉孩子一句描述的话,让孩子用文字或者画笔将自己想象到的东西描绘出来,场景越多、内容越丰富越好,这样就在潜意识中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

5、带孩子看一些科幻视频

如果孩子的想象能力有一定的欠缺,不妨带上孩子去看一些科幻的动画或者电影,在科幻的世界里,那些新奇的东西会帮助孩子打开自己想象的空间,尽情地想象视频中出现的人和物。多看这些视频,会刺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导孩子从视频中的事物出发,想象一些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9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想象力的起点,能够推动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鼓励学生多想、多问为什么,引导他们自己去想象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2.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表象储备。
想象既然是由个体头脑中储存的表象改组而成,那么想象是否丰富,是否活跃,主要看头脑中具有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教授知识,为学生积累宽厚的知识背景,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经验。
平时还要鼓励学生多接触音乐,绘画,手工,诗歌,表演,以及饲养动物,培栽植物等等,以丰富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表象储备,以引起积极的想象。
第2个回答  2021-06-29

想象力既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在心理学上讲,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法参考:

1、 引导孩子想象,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孩子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制。这是时候家长不要限制或规定孩子的想象空间,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家长要在这个时候多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至于不要让孩子进入想象的误区。

2、 根据实物产生联想。家长要帮助孩子在面对具体实物(或人)的时候,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样可以培养孩子针对一件事物进行发散性的联想,联想到各种事物。

3、 很多家长还认为孩子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培养是没用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因为想象力人的能力,先天的条件有一定因素,但是后天的培养是失分重要的。家长要先摆正这个观念,才不会遏制孩子的想象力发展。

第3个回答  2020-10-13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想象力的起点,能够推动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鼓励学生多想、多问为什么,引导他们自己去想象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2.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表象储备。

想象既然是由个体头脑中储存的表象改组而成,那么想象是否丰富,是否活跃,主要看头脑中具有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教授知识,为学生积累宽厚的知识背景,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经验。

平时还要鼓励学生多接触音乐,绘画,手工,诗歌,表演,以及饲养动物,培栽植物等等,以丰富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表象储备,以引起积极的想象。

3.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情景非常不明确的认识阶段上发生作用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在提出问题时,创设一种信息不充分,条件模糊的困难情景。如给学生几个相关较远的词,让他们发挥想象组成短文;给学生一张简单的画,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编故事等等。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教材,使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变成一副副鲜活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甚至是一些抽象的内容也变成具体的形象。如在英语教学中的分角色朗读,表演,给故事编结尾,根据故事用绘画的形式做读书笔记等,都能够有力的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13
很多家长都十分重视让孩子学知识,早早地就教他数数、背诗,但却往往会忽视想象力的培养。

有研究显示,拥有良好想象力并且善于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的孩子,在学业、社交、情绪控制等方面做得更好,因为他总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让孩子探索新鲜事物

孩子天生就具有旺盛的好奇心,什么都想试一试,在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即使脏一点、乱一点也没关系。

陪孩子看过《小猪佩奇》的家长一定还记得,佩奇和乔治在雨后的泥坑里跳来跳去,猪爸爸和猪妈妈不仅没有阻止,还加入了孩子们玩乐的队伍。

弄脏了没关系,洗个澡就好,孩子的体验更重要。没踩过泥坑,怎么知道泥巴是湿湿的、滑滑的、黏黏的?如果孩子不知道泥巴是什么样,又怎么会在看到巧克力酱的时候,说“像泥巴一样”?

所以,看到孩子把面包掰碎了扔进牛奶里搅拌,画画时不用刷子直接用手蘸颜料,把玩具拆成各种零件,都不用阻止。

家长还可以从小事入手,时不时给生活来点变化,比如餐桌上每周增加一道新菜,告诉孩子是用什么做的;每个月全家一起去一个新的景点或场馆游玩,增长见识;接孩子放学偶尔绕绕远路,发现沿途不一样的风景。孩子的体验越多,想象力也会越丰富。

2预留部分游戏时间让孩子做主

很多家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连什么时间玩什么游戏、讲什么故事都设定好了,但是孩子在自己主导的活动中更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天至少预留出 45 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做主,问问他想玩什么,如果他想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家长全力配合就好。

图片来源:昭元儿童摄影(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3限制使用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有些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电视、手机、电脑和孩子的想象力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可大了。

孩子在看视频节目的时候,是被动地接收视频里的信息,而不是主动思考和创造。长期沉溺于收看电视节目,减少自主活动的时间,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8个月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看电视,2 岁后可以适当观看符合孩子年龄水平的、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节目,但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应该让孩子花更多时间在亲自体验的活动上,比如亲子阅读和做游戏。

4多玩开放式玩具,而非声光电玩具

玩具越简单越益智,比如积木、拼图等,孩子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各种玩法。而那些所谓酷炫的声光电玩具,其实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益处。

此外,家里许多日常用品也可以充当孩子的益智玩具,比如准备一盆水、一个水杯和一个瓶子,让孩子玩舀水装水;在纸盒里装上各种小东西,让孩子掏出来、扔进去。

还可以找一个超大纸箱,让孩子坐在里面,给他几支马克笔,让他随意涂鸦,装饰他的房子,还可以用工具给房子制作几扇窗户。

这些不花钱的玩具能帮孩子认识不同物品的全新用途,锻炼手部精细动作,还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5鼓励孩子进行艺术活动

艺术不分对错,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比如玩敲打乐器,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用笔或刷子画画,或者用海绵条、吸管、滚筒、棉签、切了一半的苹果等任何安全物品,蘸颜料画画,或者直接用手也可以。

还可以用橡皮泥或黏土捏小动物;用纸板、纸筒做房子等立体建筑;带一个袋子,去户外搜集树叶、小果子等各种材料,带回家用胶水制作一副拼贴画,也是很好的艺术创作活动。

6鼓励孩子编故事

讲故事不一定需要照着书本或视频,自己编故事更考验想象力和创造力。你可以利用工具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启发孩子思考,自己编故事。

比如准备一盒物品,可以是纸杯、手电筒、玩偶、积木、小汽车等,让孩子把这些物品联系起来,创作一个故事。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和他一起仔细观察感兴趣的展品,让他把他看到的编成故事。

7鼓励孩子玩“过家家”

“过家家”游戏能帮孩子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中得到无限的快乐,而孩子的想象力也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2 岁左右的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他可能会把玩偶当作宝宝,自己扮演爸爸或妈妈,还可能会把积木当作电话、小火车或任何他需要的东西。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比如和孩子轮流模仿不同动物,或者让他当导演,配合他一起表演一个场景。

如果能提供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装就更好了,比如“医生和病人”游戏需要的听诊器、药瓶等,“郊游”游戏需要的篮子、桌布、各种蔬菜水果、玩偶宝宝等。

孩子的想象力旺盛但也很脆弱,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循规蹈矩,凡事追求“对”与“错”,孩子想象力的小火花可能就被掐灭了。

所以,你要给孩子提供支持性、鼓励性、引导性的环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他自由发挥他的创意。有句话说得好,对孩子想象力最好的保护就是不限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