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忍了7年才杀了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谋反吗?

如题所述

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历史上一个铁血皇帝,在建立明朝后,大杀功臣,唯独对了胡惟庸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忍了7年之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就是胡惟庸真的要谋反吗?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探究一二。

胡惟庸是安徽人,跟李善长不仅是同乡,还是姻亲。他早年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爱其才,鉴于他办事谨小慎微,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洪武六年,在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的推荐下,胡惟庸成了明朝的宰相。从此,胡惟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走上了人生巅峰。但就此他的性情大变,不仅独揽大权,而且还结党营私,朝中遍植朋党,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

这一切都让嗜权如命的朱元璋很不爽,于是乎就爆发了后来所谓的“胡惟庸案”,朱元璋大肆屠杀胡党,一大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成为明初四大血案之首。从胡惟庸从洪武六年当宰相,到他洪武十三年被处死,朱元璋是忍了7年之久。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忍了7年,并非是他好脾气,而是他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一网打尽,将宰相之位彻底废除,一劳永逸的时机!

众所周知,自从宰相出现之后,一直在朝堂中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甚至有时候可以硬刚皇帝,君权与相权的冲突一直都存在。胡惟庸上位后,他独断专行,使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更为明朗化了。朱元璋对于相权的存在深为反感,他不能容忍相权过大,绝不希望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臣存在。只是相权已经存在有一千多年,已经根深蒂固,并非是他想要废除就能废除的。

于是乎,朱元璋为了彻底废除相权,选择了隐忍,他放纵胡惟庸肆意妄为,排除异己,结党营私。等到他成为众矢之的后,朱元璋果断出手,以谋反罪等罪名,将胡惟庸一党全部处死,一网打尽。朱元璋此举既消除了功臣的潜在威胁,又废除了流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加强了皇权,真是好计谋呀!随后,朱元璋还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并立为祖训。

至于胡惟庸到底有没有谋反,真的是无关紧要。朱元璋要的只不过是废丞相的一个借口罢了!根据史学家的研究,胡惟庸独断专行确有其事,至于所谓的“谋反”其实是子虚乌有的。

总之,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朱元璋的借口,为的就是彻底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废除宰相制度,加强皇权。朱元璋这样一个暴脾气,竟然可以隐忍了7年之久,可见老朱的城府之深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所谓的忍胡惟庸七年,其实是朱元璋故意让饵,让胡惟庸的势力成长起来,等到胡惟庸足够膨胀之时,朱元璋便可以将胡惟庸一党全部诛杀,并借此时机顺理成章的推翻已经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如此一来,偌大的大明王朝,将不必再受世代丞相的管辖,而成为完完整整的属于朱元璋一个人的王朝天下。至于胡惟庸是否真的要谋反一事,想来应当是假的。毕竟胡惟庸势力虽大,可他主要干的都是些拉帮结派,贪污受贿的勾当,像叛国谋反这种株连九族的大罪,胡惟庸是万万不敢沾染的。所以,有很大可能,这只是朱元璋为了能够彻底取消丞相制度而特意给胡惟庸所犯错事上加的额外筹码。

七年之前,胡惟庸只是一个唯唯诺诺,做事平庸的无名小官。此时的朱元璋正是看中了胡惟庸人傻好控制的特点,才特意抬高吹捧他做了明朝的丞相。丞相这个位置,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权力官位之大,换做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来做,都很有可能会在将来对朱元璋产生一些潜在的威胁。

而好不容易才将大明江山打下来的朱元璋,又怎么会舍得放任他人来强抢掠夺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在经历了像李善长这样聪明隐忍的前任丞相对自己的威胁之后,朱元璋特地找了胡惟庸这个一看就成不了大事的人来担当如此重任。

朱元璋在这七年里,非但没有处处忍受着胡惟庸的胡作非为,甚至他自身还特别希望胡惟庸行事作风能再毫无顾忌一点。如此他才好在处理胡惟庸的时候,可以义正言辞的提出关于去除丞相制度的这个观点。毕竟光是杀一个胡惟庸,未来大明朝还会迎来数个新的丞相。朱元璋要的,从来都是去除丞相这四个字,而非杀死胡惟庸这么简单。所以,七年算什么,就是再让朱元璋等上十年,只要能名正言顺将丞相制度去除,那么他都是愿意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9

明朝初期“洪武四大案”中最有名的就是胡惟庸案,胡惟庸虽然没有刘伯温名气大,但是明朝的丞相制度就是在他手里终结的。朱元璋容忍胡惟庸为相期间的嚣张跋扈,独揽朝纲,那么权力欲望极重的朱元璋为什么能够容忍胡惟庸的越权行为长达七年?朱元璋的用意何在?胡惟庸最后真的要谋反吗?还是朱元璋为了达到目的所设下的陷阱?

朱元璋一介布衣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当上皇帝,可谓是白手起家,朱元璋这么奋发图强从一名草根登上皇位,那么可想而知他对权力的欲望有多大,加之他生性多疑,跟着他一起创业的人就悲剧了,他认为大家都是出身贫寒一起打天下的人,别人也有成就帝业的梦想,所以跟着朱元璋混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朱元璋等到天下太平以后,便开始诛杀跟他一起创业的功臣。但是胡惟庸却是个列外,为何胡惟庸能安然度过七年?我们来看看朱元璋为什么信任胡惟庸。

至正十五年(1355年),胡惟庸投靠朱元璋,此时朱元璋在攻打和州,胡惟庸投靠朱元璋比较早,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只占领了一块小地盘,这样算起来胡惟庸还是个老革命。胡惟庸最开始在朱元璋手下干一些杂事,他的学识不高,但是非常能干,受到朱元璋赏识,不久升任为知县。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封胡惟庸为太常寺卿,就是管理祭祀的官员,胡惟庸除了能干,他还是朱元璋和李善长的老乡,因为这两重关系,胡惟庸一路加官进爵,每三年升一级,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做到了明朝最重要的部分中书省左丞相,就是副丞相,可谓是平步青云,朱元璋对胡惟庸的评价也很高。

《明史.胡惟庸传》: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

译文:胡惟庸很有才,所以宠信他,他也很努力,还能揣摩皇帝的心意,所以他能平步青云。

胡惟庸有些地方不招别人待见,比如徐达就很讨厌他,徐达为人正直,功绩显著,朱元璋也很信任他。胡惟庸不满徐达看不起自己,为了抓住徐达的小辫子,胡惟庸收买徐达手下的人监视徐达,结果被徐达知道了,徐达为人正直没跟他一般见识,只是跟胡惟庸保持距离。


刘伯温也不看好胡惟庸,李善长因犯错被朱元璋罢免了相职,朱元璋就问刘伯温立胡惟庸为相怎么样,刘伯温一口否定胡惟庸,他说丞相犹如驾车的马,胡惟庸能把马车弄翻,朱元璋先后任命几位丞相都获罪,丞相之职只能让胡惟庸担任。

胡惟庸性格霸道为相几年杀人如麻,很多事情都私自处理不上奏朝廷。之后胡惟庸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来巴结胡惟庸,目的为了谋取一官半职,胡惟庸收到的珍珠美玉数不胜数。

从此以后,胡惟庸从霸道干练的官员变成了大贪官,他以为自己权利大,可以一手遮天。他的家人更是依仗的胡惟庸的权势胡作非为,连他手下的仆人都敢打守边关的官员,朱元璋大怒将仆人处死。

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引来朱元璋的猜疑,朱元璋开始怀疑胡惟庸,这时胡惟庸还不收敛点,一如既往的猖狂。一次胡惟庸的儿子坐着马车过市,结果车夫不小心把马车给弄翻了,马也死了,胡惟庸的儿子一气之下把车夫给杀了,朱元璋知道后处死胡惟庸的儿子,胡惟庸因为儿子的死,起事造反。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胡惟庸造反的这段历史,史书是这样记载的:胡惟庸骗朱元璋说他家里有泉水涌出,朱元璋听后就好奇去胡惟庸家看看,在途中突然有一位宦官云奇冲进来,跳上朱元璋的马车,驾驶马车一路狂奔,旁边的士兵一看不对劲,就把云奇打成重伤,云奇临死前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登上城墙发现胡惟庸家里驻满了军队,就这样胡惟庸全家倒霉了。朱元璋不仅仅是杀了胡惟庸,后来二十几名官员、2万多家属受牵连被杀。

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云奇这么一个人,这只是朱元璋为了除掉胡惟庸设下的圈套,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胡惟庸权力太大,威胁到了皇权,之所以他能容忍胡惟庸7年,他想解决皇权和相劝之间的矛盾,宰相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朱元璋为了解决丞相权力过大,所以他必须除掉胡惟庸,让胡惟庸坐实以下犯上的罪名。胡惟庸去世后不久朱元璋就终结了丞相制度,明朝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没有丞相了,朱元璋真是老谋深算。

第3个回答  2020-07-12
因为怕失民心,胡惟庸不会反。在后期胡惟庸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不同,朱元璋忍他是因为胡惟庸是他的老部下,直接杀了会失去民心的。
第4个回答  2020-07-12
胡惟庸是真的要谋反,朱元璋发现问题的时候胡惟庸的势力非常强大了,所以花了几年时间先铲除他的外围势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