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摘抄笔记500字(急)

如题所述

1、 《水浒传》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历史气氛,它所描写的宋朝的人与事,为后辈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同时又以其经典的描写、叙事成为我们学习的方向。《水浒传》记叙了一百零八个好汉被逼上梁山的事,用一个人物遇到另一个人物来进行主角的变化,每个好汉之间貌似联系不大,但其中却是一环扣一环,人物之间都有或多或省的联系。每个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名不相同,详略不同,但都能让人记忆深刻。一百单八将中有不少让人记忆深刻的个性好汉。如鲁智深的经历描写就使他鲁莽粗野的“花和尚”的形象十分立体,他被迫落发为僧人之后投靠行好几个高却都因无法割弃酒肉而最终大闹一场,又再转投。他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十分粗野,有些过于不拘小节,但在当时的时代,他对朋友的赴汤蹈火,他为人外事的无价顾忌,确实是一条好汉。还有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打虎英雄武松和梁山第一好汉宋江的故事也都令人印象深刻,使人感到当时的社会好汉被逼只能上梁山,而奸邪之士有能够飞黄腾达,这种社会环境引人思考。《水浒传》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允许作者可以指明道姓讲过真实故事,所以在开头用洪太尉放走了被镇压庙中的三十六员天是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一百单八个虎君引出全书,而这之后每一位梁山好汉都对应一个,这样的安排在当时是为了躲避文字狱,但现在读来却为整本书增添了魔幻的气息。全书用语都十分生动形象,为原本就妙趣横生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作者在书中频繁运用右待,每回的开头有一首,中间的描写也常用诗来代替。在武松景阳岗打虎一回中描写老虎出现时的诗句: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十分传神,便气氛一下子变得很紧张。文中主角的绰号也十分有代表性,如“智多层”吴刚、“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奎等等。生动传神,令人难忘。 2、大家都读过水浒传.有没有人发现这是一本英侠小说,而三国演义则是一本历史演义.
而且,施耐庵对水浒的改编也非常多,本来以"梁山泊记事本末"为中心来写,但是施耐庵更注重英雄们的个人命运,其中几个重要人物都有个人传记,作者用“列传”的形式来将他们串联在一起。但是施耐庵也并没有完全忘记历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前,就有了“三打祝家庄”这一历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后,又写了招安等事件,而且再也没有出现相对独立的个人传记。
再看水浒的人物中,我认为宋江被推为老大是不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他自己不会武功.你看当时哪个英雄不会一点武功.但是宋江呢?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2.他无勇也无谋.平日打仗时,大部分计谋都是军师吴用想的,自己也没出多少力.
3.他做了一件很不对的事,那就是招安.被招安后,与自己的弟兄分开,自己也很难过.被朝廷赐死后,还带了几个人一起去死.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诸多不同,可从依据的史料中看出.
三国演义主要是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所引的。而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江起义,在记载宋史的书中都有记载,但都很简略。可以说明,作者是将许多短篇有关水浒的小说汇在了一起,就成了水浒传。
3、《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4、水浒传讲的主要是梁山泊好汉聚义水浒寨,以及后面北退辽兵,南擒方腊的一些英雄事迹,下面我就对上述进行一下本人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先说梁山泊好汉聚义,他们基本上是被逼无奈才上梁山,进行打家劫舍的"勾当"其中包括一些刺配的囚犯例如: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还有被"赚"上山的,例如:双鞭呼延灼,河北玉麒麟卢俊义,插翅虎雷横,还有一些自愿上山聚义共创大业的:例如:菜园子张青,还有和梁山泊好汉交手被俘虏的英雄好汉:例如霹雳火秦明,没羽箭张清,等等.
首先上梁山的是秀才王伦,是他创建了梁山泊,然后是朱贵,接着是林冲,紧接着是吴用,白胜,晃盖等七人,后来因为王伦此人妒忌贤良,林冲看不下去,就和王伦火拚,杀了王伦,让晃盖座山在之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如果林冲不火拚王伦,让王伦继续妒忌贤良,一人独权,那么就会有那么多英雄好汉慕名而来,更别提什么聚义了.以后更多的英雄好汉聚义梁山泊,梁山泊发展的十分壮大,能把北京城洗劫一空,甚至可以和方腊一样自立为王,可是晃盖死后,宋江接手并没有自立为王,以忠义为本,把聚义堂改为忠义堂接受朝廷招安,最后导致梁山泊全军覆没.就说招安,在梁山泊中有很多人反对,甚至李逵大骂道:招安招安,找你个鸟安,俺和哥哥杀到东京,多了鸟位,可宋江不顾梁山泊好很们的反对,毅然接受招安,朝廷的高俅,童贵等四位奸臣拼命陷害松江等好汉,篡改道君皇帝的招安旨意,改称: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员罪行赦免,这个除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分明要除掉宋江,好汉们看了,心中不服,坚决不接受招安,高俅这等小人报告皇帝,皇帝让高俅亲自领兵去围剿梁山泊,最后以宋江三败高俅而告终.梁山泊受招安后,尽显忠义,被推辽兵,南擒方腊,立了不小的功勋,北退辽兵时,一百零八位好汉没死一个,可在南擒方腊的时候,一百零八位好汉十损八九,只回来三十六个,这三十六个中有的锦衣还乡,清限度日,有的在朝廷为官,而宋江,卢俊义两位头领被高俅所陷害,梁山泊好汉就此生离死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