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谁有七年级下册的古诗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背诵: 第一首: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第二首: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第三首: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译文: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鉴赏: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四首: 春夜洛阳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  1、洛城:洛阳城。  2、暗飞声:悄悄地飘来声音。  3、春风:一本作“东风”。   4、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5、故园:故乡。 译文: 鉴赏: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第五首: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释:  1.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下简称刘《笺》)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3.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4.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5.凭:托。  6.传语:捎口信。  7.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鉴赏: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第六首: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读音:应:第一声 译文:  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鸣叫,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但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注释:  1.滁州:今安徽滁州,诗人曾任州刺史。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城西水库。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春潮:春雨。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6.横:指随意飘浮。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  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  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  忧伤之情怀。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第七首: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释: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3.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4.落花时节: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5.君:指李龟年。  6.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7.寻常:经常。 译文:在岐王的府中时常见到您的身影,  在崔九堂附近数次听到你的歌声。  而今正好是江南风景如画的时节,  在这百花凋谢的时节又遇见了您。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第八首: 送灵澈上人(即《送灵澈》) 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yǎo 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译文: 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你背着的斗笠还带着夕阳,独自归向远方的青山。赏析: 诗题《送灵澈上人》,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诗未着一送字,而送别情状自出。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第九首: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烛芯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截……赏析: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第十首: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注释:  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风骚"是指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影响. 译文: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习研   时至今日,已经感到不新鲜   每个时代都会有杰出人才交替出现   各自主导文坛生机勃勃几百年 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9
1,《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6,《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2个回答  2018-06-28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
  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9.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3个回答  2010-02-26
1.《山中杂诗》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日落。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顺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 yǎo)钟声晚。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30
附录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滁州西涧
  唐朝诗人: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即《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yǎo 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秀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