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和2006的区别

如题所述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相较于JTG D50—2006版本,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通荷载分级进行了调整,新增了极重交通等级。原规范中基于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的交通荷载分级方法在使用上存在不便,新规范则根据路面设计期内的累计交通量来划分交通荷载等级,更为合理。
2. 取消了垫层的概念,并将沥青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划分为面层、基层、底基层及必要的功能层,如防冻层、排水层、隔离层、粒层和透层等。
3.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的要求在新规范中有了显著提高,约为原规范的2至3倍。新规范采用三轴实验来测试路基回弹模量,而原规范则是通过压入承载板实验来确定。
4. 路基湿度状况分类指标及标准得到了调整,引入了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原规范中路基湿度的确定基于最不利季节的条件,而新规范则基于路基平衡含水率。
5. 路基干湿状态的表征从原规范的稠度改为饱和度。由于稠度无法准确反映非粘性土的湿度状态和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而饱和度能够综合反映含水率和密实度的影响,因此更为合适。
6. 新规范引入了针对具体损坏的设计指标体系,增加了路基永久变形、沥青层永久变形和路面低温开裂的设计指标。同时,改进了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预估模型,取消了路表弯沉值指标。
7. 路面材料和路基的设计参数以及测试方法均有所改变,新规范规定了确定这些参数的三个层次。
8. 对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进行了规范化。
9. 规范的章节安排得到了梳理,结构组合设计要求更为突出,同时对术语和符号进行了规范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