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一本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600字左右。回答被采用之后寡人在给35分,总共有50分
一定是【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读后感不要啊,最好笔记是自己原创的,如果是引用的,告诉寡人引用地址。 下面 lqb377367012和 7649902021的回答寡人都不满意,寡人要【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

读《命运》有感

前阵子在书城买了本书,叫《滴水藏海》,里边有300个经典的哲理故事。现在我来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运》。
《命运》讲的是连个孩子的命运,一个被高僧占卜为“状元”,另一个为“乞丐”。二十年后,当初的“状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却成了“状元”。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之占他命运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这段话,我很受触动。把握,把握命运,多简单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随时都可以改变它的!只要你愿意
读《永别了武器》有感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28
《复活》
近期,我读完了俄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复活》。
“复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事。我对托尔斯泰颇有了解。其并不是一个科幻作家,因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一任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一个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发生了爱情。聂赫留朵经历了军旅生涯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来对卡秋莎·玛丝洛娃做出了无法弥补的丑恶行为,并抛弃了她,至使其堕落。在多年后,两人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谴责。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最后“救助”终末成功。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卡秋莎·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时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复话”。
读过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才渐有所悟:
精神是肉体的支柱,有些人虽仍活在世上,却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骂。相反之,有的人虽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过上千万,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堕落的人中,也有从新“洗清”自我的人。书中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从纯洁无邪的少年,在经历了军旅生涯后,堕落一时,最后终于在精神上恢复了自我。这又体现出了当时俄国政治的腐败。
读书笔记——武侠(金庸)
金庸是目前为止我最佩服的作家,他的武侠已跃离了传统——“武侠”的范畴,而进入了文学思想与哲学辩证理论的高度。

孤灯浪子曾在中投武侠版发起投票:选择最喜欢的金庸武侠作品。当时我冒然点了《飞狐外传》,认真分析起来,在他的十五部武侠作品中,最好看的还是《射雕英雄传》。一个生性鲁钝的人自小身负血仇,成长过程的零零种种奠定了最终的武学宗师地位,总体以现在的欣赏角度看起来,似乎很流俗,其实成长是很难写的,角色性格及处事经验的逐步变化最难控制,而金庸在这方面的分寸感掌握得很好。《射雕》中许多精彩的情节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许多金庸迷评论金庸创造了一个真正的英雄:萧峰。我感觉也是。萧峰为阿朱掘坟时欲与之同墓的心理描写比较催人泪下,之前的孤桥闪电斩断大树的情境也很不错;但我最喜欢段延庆与刀白凤邂逅那一段,初看《天龙》时苦思不得其解,为何段延庆伤势极重几欲绝倒、唯一的心灵支柱是枯荣大师给以主持公道的状态下,只是与“观音”(刀白凤)一番云雨,便将伤痛尽排体外,潇洒远走,终于伤愈,力毙仇敌等,现在看来,前景的信心与幢憬就是对人最大的促进。在段延庆的思绪中,没把刀白凤当成是一个人,而是把她当成了神;换个方式说,他们两人是否有过那一次接触在段延庆心中也是非常朦胧的印象,这种事完成可以当作是他的想象。在后来的岁月中,段延庆所以能成为天下第一大恶人如此成功的角色,完全是拜刀白凤所赐,是她给了他一个信仰,一个意念:观音菩萨会保佑他。所以他所向披靡。

黄蓉是金笔下最具个性的女子,她在《射雕》上的聪明机智、独立特行的爱情观自然给读者制造了一个极富魅力的形象,重要的是她造就了一个侠之大者:郭靖,可以说如果没遇上黄蓉,这个侠之大者就什么都不是了,他既没有韦小宝的高智商,又没有绝顶的武功,在漫漫江湖路上就只好任人宰割了。黄蓉在《神雕》上的为人似乎令许多读者不满,因为太多读者喜欢杨过这种有极强烈表现个人英雄主义欲望的主角了,黄蓉似乎自始至终对不起杨过,而黄蓉也在《神雕》故事的发生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不能把对杨康的嫌隙带入对杨过的感受中,却似乎始终做不到,她最后承认:“说到诚恳待人,我真是远不及郭靖。”这样的说法似乎给杨过的英雄气势上又镀了一层光辉,反衬出“黄蓉不可爱了”。其实就我看来,黄蓉对杨过也算仁至义尽了,不教他武功是怕他学坏——很明显,杨过在当时的年龄和个性驱使下,要变坏非常容易。金庸对黄、杨之间心理的描写我最不喜欢,他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把杨过的处境写得总是令人暗生侠气,而同时成功地塑造了杨过的个性,阅读《神雕》过程中,就感觉这样的人大有成就,应该大有作为似的。其实杨过这样的人真要放到社会上,估计也就是个眼高手低的家伙。凭个性吃饭是不行的,神雕大侠!

《笑傲江湖》政治寓意比较突出,正与邪没有明显的分野,日月教摆明了要一统天下武林,是为黑道,却发生了东方不败的篡位事件,令名义上的白道得以喘息生养,不料出了左冷禅这样一个野心家,武林因此又生事端。小说以白道争夺《辟邪剑谱》为开篇,左冷禅野心暴露(杀刘正风)为断开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其中岳不群以阴谋家的形象出现,夺取《辟邪剑谱》计划实施了好几年,天正一味刚直,是为政治领域里的固执人物,因此金庸必然将其牺牲在政治斗争中,莫大先生只愿飘逸江湖安居乐业,不求闻达,但比天正强,他有非常敏锐的政治觉悟,所以最后得以保命,方证、冲虚就更不简单了,早已洞悉左和岳的计划,并插身其中,努力维持武林保持原貌——无非是保持少林、武当的武林至尊的地位,这两位的个性描写可能因为金庸本人信佛,没把他们摆弄的过于阴险,是为缺憾!虽然要表现他们佛道修养高深,但也不能把他们当傻瓜,这一点金庸是意识到了的,所以说他们有先见之明,再加一些“看不破,看得破”之类欲盖弥彰的话,小说整体就显得饱满了。向问天与令狐冲并肩御敌的一段最具《笑傲》政治寓意的代表性,两个人,一个是正,一个是邪,敌人数百,也是有正有邪,当一名道士说道:“邪魔外道为害江湖,我辈修真之士伸张正义,除妖灭魔,责无旁贷。”向问天笑道:“好一个除妖灭魔,责无旁贷!你们身后这许多人中,有一半是魔教中人,怎地不去除妖灭魔?”那道人道:“先诛首恶!”时,武侠小说中一切概念性质的正邪观都给推翻了。

《鹿鼎记》完稿发表初,据金庸在一篇文章上说许多读者给他来信,表示怀疑这部小说是别人代写的。《鹿鼎记》中官场为人描写较多,武侠味较淡。我想那些有疑意的读者肯定是没注意细看金庸的武侠,他的小说其实非常模糊是非的,这些读者可能只注意到金小说中的英雄侠士,而忽视了金庸对律法也是极度叛逆的,其小说中的英雄侠士也绝不是以执法者的姿态出现,诸如黄蓉、任盈盈、赵敏、周芷若、青青等女主角都有过道德或行为上或重或轻的出格的举动,但大侠们多是视若无睹(当然金庸解释为环境的变换更替)。言归正传,韦小宝智商极高,而适应能力又极强,虽然没有武功,但几乎就是不可击败的,任何不利的环境下他都有求生或是逃逸的手段(无巧不成书,其中不乏巧合和运气),这方面金庸解释得很清楚,譬如面对太后的追杀,譬如不幸被有杀师弟之仇的桑结逮个正着,他都以高超的机智、口才及利用环境与有利的事实化险为夷,甚至变逆势为优势,并且合乎情理。换个环境,如果韦小宝在当今时代,也必有其谋身并成就伟业的手段。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金庸的智慧,金庸所以能成为武侠小说大家的原由也即在于此,他不会告诉你这个角色有多聪明多厉害,他以故事变化的推进形式告诉你,让你相信,有真实感。

《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主角性格重复,叙述方式流于传统,就我看来是金庸比较失败的作品。《侠客行》以孪生兄弟为主题开展故事,似乎没有多大感染力,所幸小说名是《侠客行》,最终“侠客行”武功为一个不识文字的人通晓,寓意比较深远:越执着于一件事越易事倍功半,而本身的知识反而是对进修另一项知识的阻碍。

《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应该是连续的一个故事,但看《飞狐外传》的内容已经完全独立了,我觉得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胡斐与苗人凤共餐,胡斐用筷子夹菜,苗人凤就凭他落筷时的风声辨别落筷位置而阻止,胡斐意识到这一点时,欺他双目失明,缓缓落筷,夹起菜时迅速收回。作者的评价是胡斐自从把这块菜夹出来时,已步入一流高手的境界,他没有解释为什么如此,我想一流高手的标准就是能够随机应变,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而武技高深的人未必有应变的才能,通过这一点可以体会古龙、温瑞安、黄易都喜欢把武功高的人写得思想境界也高的道理了,只有思想境界跟得上武学的高度才能算是真正的高手。

金庸创造了两个深具影响力的武学前辈:王重阳和独孤求败。这两个人在小说中没有露过面,都是通过书中人物转述的,但他们对剧情的影响却是直接的,深刻的。王重阳创立全真派,从此才有邱处机,才有后来的郭、杨两世的恩怨纠葛,才有杨过的出现,而小龙女这个形象的产生更是直接庇荫于王重阳,古墓本来就是王的,有了古墓有了林朝英有了爱情结,就终于结出小龙女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果子。独孤求败则分别导致了两部小说中第一主角的命运变化,一是杨过,学得“无锋剑”及深厚内力,最终成为神雕大侠;一是令狐冲,学得“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令其屡屡处于窝囊极点却总死不了——虽然两种技法大为不同,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独孤求败作为前辈高人,怎么可能只修一门功夫?没准《葵花宝典》也是他创的,反正他这个前辈究竟前到什么程度,也不易考证了。

参考资料:《复活》

第2个回答  2010-02-27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一位曾经是奴隶可是因为具有聪慧才气而被释放的人——伊索所著的,正是拥有了这种历史,才使我开始看上这本书。 伊索内容的人物设定很有特点,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与人或者全都是动物为主角的,这样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作者不用再去费时间来描述主角、配角的独自性格。只要写出一种动物就会马上使人们联想到其本质,从而很好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对于寓言的寓意。而且这种用动物代替人的手法也十分地生动典型,狼代表奸诈、狐狸代表狡猾、牛代表老实、兔子代表急躁或机智、老鹰代表有志气的人。 伊索寓言的内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练,没有任何过长的背景描写或者是心理描绘。几乎只是像“流水账”一般的简洁明了,一篇富含深涵的文章就只有四五百字。尽管只是简单的叙述和对话,去更给了读者更大的空间去思索。所谓“横看成林侧成风”,在不同的人眼里对于同一个寓言里都会自有一番见解。简单的构造使得读者可以自由地深掘故事的本质。伊索的故事往往是以某些主角(动物)在悲惨的下场下来京时告诫人们,如:《乌鸦与狐狸》、《鹿的脚与角》、《羊与狼》等等,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就给于了人们强而有力的说服,使人不得不点都赞同。 由于《伊索寓言》是否确有其人现在仍有争论,并且由于在中世纪的一些寓言也被冠于了“伊索”之名,因此现在的《伊索寓言》的版本不尽相同,其中的故事也有些良莠不齐。 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在看《伊索寓言》时,发现往往在《农夫与蛇》等故事中的寓意很深刻简易,可是有部分的寓言实在难以理解,不知作者在讲什么,甚至有一些寓言荒诞极了,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编者的一段话解说了原因:因为《伊索寓言》中有的故事良莠不齐,因此不必一定要从一个寓言中获得什么教训,仅仅作为消遣的小故事略读一番即可。看完后,我也觉得的确我太钻“牛角尖”了。 而《伊索寓言》中有些寓言可能只因为作者怕读者太难理解,所以在最后添上一句:“这说明XXXXXXXX”,看上去实在是把我的想法给抑制住了,反而不太合适,有了画蛇添足之感。 总的来说,《伊索寓言》值得学习牢记在心的教训是很多的,故事内容也相对比较精彩,而2分钟就能看完、看懂一篇寓言了,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很不错的。
第3个回答  2020-01-19

什么是读书笔记呢

第4个回答  2019-11-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