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简介

如题所述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扩展资料;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他和竹子的缘分一结就是一辈子。人们问他为什么这么爱竹,他总能说起竹子的不少好处来,不可否认,当年做了县令的他,选择画竹也是为了贴补家用,毕竟做为一个大清官他确实一贫如洗。但他选择竹子最大的原因,没有花草的艳丽,只有一腔的正直。

在世人眼里,竹子是柔美的,它的一贯形象是细枝在风中飘摇,世人也因此得到结论,认为竹子不够坚韧。

郑板桥这首诗就是要一反世人对竹子的偏见,在他眼中竹子是刚毅的,它的刚毅在于它对青山的不放松,也在它能立于岩石中的力量,更在于它在风雨中的屹立不倒。这就是郑板桥眼中,别样的竹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板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