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吃过的五大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本周听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作者张宏杰。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有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一生遭遇过五次重大挫折。

曾国藩一辈子吃过的五次大亏,叫五堑。他跟别人讲是四堑,有一个别人认为最大的吃亏,他说跟那四次比起来,这最大的这一次吃亏都不算。那么到底是哪五次呢?我们跟着听说整理一下。

21岁的时候他去考秀才,他觉得自己发挥得特别棒。结果发榜的时候,被学台悬牌批责。发了一个文专门骂他,说他写的文章文理太浅,实在没什么深度。

处理意见就是,没让他考上秀才,给了他一个佾生。意思今年没考上秀才,但是明年你可以,免去前面的一些筛选考试,直接来考秀才。这个对曾国藩来讲觉得奇耻大辱,因为悬牌所有人都看得到。

咸丰皇帝上台后,四处求言。曾国藩给皇帝写了一封信,被皇帝大加赞赏。其中一条,他说皇帝应该更加勤勉,皇帝应该跟大家一起做日课,每天做日讲。就是皇帝把大臣们叫在一起,皇帝给大家讲课。或者皇帝今天没什么讲的,请老师来给大家讲课。这么每天都坚持讲,他说这个必有效果。

皇帝一听,说这挺好,就责成曾国藩去画一个日讲堂的示意图。曾国藩因为没有美术基础,就瞎画了一个。皇帝一看都觉得特别不像样,结果周围所有的大臣,看完了以后就笑,说这画得也太次了。结果这个事传为笑柄。

咸丰皇帝一开始到处纳言,但到最后发现,什么都不干。东西写上去以后,这个皇帝经常批一个叫作“毋庸议”。“毋庸议”就是别瞎说,你议论那东西都不管用,朕自有分寸。曾国藩就特别憋屈,写了那么多的条陈、写了那么多的建议,都没用。而且他发现其他所有人写了很多的建议,也都没什么用。曾国藩憋不住了。

他后来给皇帝写了一条要命的东西,他写的这个东西叫作《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曾国藩这脾气干的这些事,都是不利于干活的。跟皇帝的关系,也不好,跟周围的同僚的关系,也不好。

曾国藩去哪儿吃饭,周围的人就走了,说不跟他吃饭,他在京城整个抬不起头。把名气又大位置又高的人,全给得罪完了,再加上曾国藩的经济状况也特别糟糕。

14年的京官,他非常不愉快,而且被所有人嘲笑。他觉得这是非常丢脸的一件事,对他来讲是第三次大堑。

长沙出的一次大堑,他回到湖南以后,太平天国已经闹得越来越厉害了。皇帝要求当籍贯官员办团练,曾国藩是真办团练,真干活。

他给自己找了一个机构。叫湖南审案局。只招普通人,就招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但是后面实在斗不过地方官员,他就搬家。他从长沙离开搬到了衡阳,到衡阳一个偏僻的地方去练兵。他用了一句话形容特别好,叫作“打落牙齿和血吞”。什么话都不讲,好好去练兵。他只用两招。一个叫劝捐,劝捐就是跟别人说帮忙捐点钱,国家危难我们需要练兵;另外一个叫作勒捐,勒索就是你不捐,把你们家老大来来捆起来,等你拿钱来赎。

第五次大堑叫江西之困,就是曾国藩因为打得好。后来皇帝就派他说,那你湖南打得好你支援一下江西,到江西去打仗,他到江西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什么问题?他不是地方官,

他用了一个词叫“积泪涨江”,就是我的眼泪流下来,把那个江水都能够涨起来。就是那段日子不堪回首,为什么呢?上边皇帝不足够信任。皇帝为什么老调他去打太平军最难打的部分,就是希望把他消耗掉。消耗掉以后到最后决胜的部分,还是让满人的部队,来收拾最后的这个摊子。

以上五次大亏是曾国藩一生当中经历的磨难,这五次磨难后曾国藩有了幡然悔悟,才开始有所大的改观。成就了他一生的伟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