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语篇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语篇两个字的普及是自上而下的,初衷是拨乱反正,也就是把之前的“一味的独立讲解词汇,句子等”的普遍现象调整一下,同时也有意引导整体输入输出,形成语言能力,强调语言的整体交际功能。也就是说,语言符号是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更宽泛而深刻的体现它所承载的意义和其他功能的。在这种背景下,语篇解析等诸多概念和解读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是好的现象,但是我们过度强调了课文载体,考试中的阅读文章载体,却忽略了语篇的其他诸多的体现形式,就显得片面了。其实,即使不强调,要想读懂教懂一篇多文字语言文本,也绝对需要对背景,脉络,写作风格,语言特色,文体风格等有深入浅出的透彻理解,否则也是不能达成教和学的。没有树木难见森林,没有形成积累普通词句的基础和能力,也就谈不上理解多文字语篇的功夫,所以语言学习就像盖房子,有砖有瓦,有设计,有理念,有风格……,诸多因素才会形成又实用又有欣赏功能的建筑……!



其实英语母语语言对于文体的分类和我们的常见分类是有差异的。文体类型之前我分享过。我们很多的多文字(以教材文本和试题文本为标准的多文字之说)文本解读都通过文体类型不同寻找切入点。但前提是,你确定你对本文本的文体类型归类是准确的吗?假如源头就不准确,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做得越多离正确就越远。其实读和写所面对的载体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我们所阅读的是他人写作的。由此读写的语篇思维过程是相通的。不同的文体,写作风格不同,运用的思维模式不同,语言脉络不同……。这是确定的。但同一文体也必定包含不同的写作技巧。不管是“因果,举例,逻辑,各种普世的理论方法”,其实它都只会在灌输理论的瞬间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当你真正进入阅读状态,决定你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的不是理论上的种种框框,而是阅读经验下的复杂思维过程,这一点特别体现在阅读中,写作上需要考虑style的形式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因为写作的目标是为了让读者形成对文本的有逻辑性和判断性的思维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写者按照一定的原则达到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所以写作首先形成常规的大致各类文体,然后读者阅读的是写作者的写作结果,所以阅读过程的思维和写作过程有类似的地方,又有差异,可以肯定的说,阅读的大脑所谓解码过程,特别是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一定是自由的,随机的,而不是归类的,当然前提是要具备一定的前相关信息储备。



语篇在客观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素材,语言素材是承载语言功能和意义的载体。所以我们可以理解语篇是抽象的,因为它承载的是思想,思维和意识。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它是具体的,因为我们通过它可以理解,分析,使用语言。个人感觉,语篇可以分为:考试用语篇,交际用语篇,研究用语篇,教材用语篇……,进一步甚至可以有:精读语篇,泛读语篇,商务语篇,法律、工程、技术、医学、艺术……等等各类不同语篇。而,每种语篇一定具备不同的语篇特点。在理解和分析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自然也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常说的“叙事,说明,论说,自传等文体”不是语篇类型的全貌。而语篇的解读自然也要考虑以上各分类的不同属性而具备的不同特点。



听力在我们的教育当中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原因其实不用分析太多,就两点,一是考试环节,二是目标使用环节。两个环节没有太大的调节作用,自然就弱化了。听力语篇,分析的人并不多。一般把“听”作为语言的输入环节,但对于语篇来说,输入的是其他语言者的“说”,所以听力语篇事实上属于口语语篇的范畴,那么,从口语语篇的特点来看,不去从较深的语言学角度去分析的话,简单分为两种:一是回合会话语篇,根据会话的场景可以有不同的回合和不同的场景,二是多文字篇章口语语篇,包括演讲,报告,宣言,通知,新闻等等。其中包含商务英语类,特殊其他专业类口语语篇,不再细说。根据不同的口语语篇特色来分析从而获得听力语篇特点。是打开英语听力语篇分析的正确模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