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茅威涛组赢了吗

如题所述

流行歌曲与越歌唱法结合,嘉兴元素“拉满”

一曲《江南 江南》惊艳《中国好声音》 嘉善小伙赢得茅威涛转身

  N晚报记者 黄 烨

  “江南,你来过吗?当我又来到江南,梦中难忘的江南,一个诗画的江南,美丽的江南……”伴随着优美的越剧唱腔,一派诗画江南的美丽景色跃然眼前。

  11月13日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第三期节目中,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优秀青年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第四批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艾嘉,演唱了一首结合了流行歌曲与越歌唱法的《江南 江南》,给评委和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也赢得了导师茅威涛的转身。

  昨天,张艾嘉通过晚报向嘉兴的父老乡亲说,他会尽自己所能,推广越剧和嘉善宣卷,传播底蕴深厚的嘉兴文化。

  “越”上心头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步入新时代,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艺术是文艺工作者一直探索的课题。

  回忆起参加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节目的初衷,张艾嘉表示,他所在的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充分尊重年轻越剧演员的发展,支持他们参与其中自主发挥。

  赛制上,《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和观众以往看的《中国好声音》类似,导师转身之后选手才能晋级。

  在首轮比赛中,张艾嘉准备了多首曲目,既有传统的越剧选段,也有创新的歌曲,最后节目组和他一起选择了这首《江南 江南》,“其实我内心也想选这首,但是不太肯定节目组和观众是否能接受这种流行歌曲和越剧结合的方式,节目组的肯定让我放下了一半的心。”

  《江南 江南》由张艾嘉和嘉善本土音乐人泗洲男人联合创作,于去年6月30日在读嘉APP首发。张艾嘉和泗洲男人是嘉善的戏曲、音乐人,去年两人萌发了为嘉兴做一首歌曲的想法,特别是通过越剧、嘉善宣卷和流行音乐的跨界组合来展现诗画江南的底蕴和美景。

  “其实越剧和流行音乐的组合并不容易,流行乐一般是‘曲调先行’,越剧则是‘台词先行’,一次次磨合,一次次重试,才有了最后和谐的版本。”正是张艾嘉和泗洲男人种下创新融合的种子,才有了这次舞台上的璀璨绽放。

  这次,张艾嘉也邀请了泗洲男人一同上台演唱。虽然已经不记得上过多少次台,参加过多少次表演,但是面对这个未知的舞台,张艾嘉格外紧张,茅威涛、陶慧敏、方亚芬、郑云龙四位导师会不会转身,观众会不会接受这样的戏曲创新,都是未知数。

  “但是我心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回荡,那就是不论比赛的结果如何,作为越剧演员我推广了越剧,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推广了嘉善宣卷,让更多人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也就达到目的了。”张艾嘉说。

  嘉兴元素“拉满” 进入茅威涛战队

  江南小调的意蕴悠长和流行音乐的朗朗上口,在一曲《江南 江南》中融合,演绎出江南的美景与活力。

  歌曲接近尾声,茅威涛转身,张艾嘉惊喜不已。

  茅威涛是嘉兴桐乡人,张艾嘉是嘉兴嘉善人,两人是嘉兴老乡。一转身,茅威涛便表示:“我觉得这个样式太新奇了,一个老生演员跟流行音乐,跟节奏布鲁斯的音乐放在一起,很有创意。”

  张艾嘉告诉记者,茅威涛转身,他特别感动。茅威涛被誉为当代“越剧第一女小生”,曾三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她是戏曲改革先锋,打破了传统越剧“才子佳人”的内容框架,创作了《孔乙己》、新版《梁祝》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我小时候学越剧时,一度非常反对创新,但是当我学习越来越深入,当我下乡演出的时候听到村民们唱的都是新版的《梁祝》,我开始理解茅威涛老师他们的创新。而当我自己也开始创新,感受到当中的困难时,我对茅威涛老师是非常崇拜的。”张艾嘉说,《江南 江南》的创作和演出,自己的压力其实不小,“对传统艺术的革新,往往支持和反对并存,有争议有时候也能促进我们成长。”

  现在,得到戏曲改革先锋的肯定,张艾嘉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

  进入了茅威涛的战队,接下去他们将有更多的接触机会。“茅威涛老师原本对嘉善就非常熟悉,在她的队伍中有许多学习的机会,也能认识更多戏曲爱好者,有了更为广阔的戏曲圈。”

  让嘉兴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张艾嘉这次演出中嘉兴元素“拉满”,不但演唱了和嘉善本土歌手合作的展现嘉兴江南底蕴的歌曲,节目中,张艾嘉还宣传了一把嘉善宣卷。嘉善宣卷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张艾嘉拜嘉善宣卷代表性传承人袁云甫为师,之后便跨专业传习嘉善宣卷,努力使这个一度式微的小曲种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如今的他已经是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在继承中创新,是当代青年戏曲演员的责任。”张艾嘉说,在接下去的比赛中,他会一如既往地努力,综合展现传统戏曲和创新戏曲,嘉兴的戏曲爱好者也可以期待一下接下去他还会展现什么嘉兴元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