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介绍

详细一点啊
谢谢哦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

武汉具有3500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地,也是国内科教名城,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三。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武汉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 31°22′,东经113°41′~115°05′。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千米,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武汉的最东边在新洲区徐古街将军山村,最西边在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边在江夏区湖泗街均堡村,最北边在黄陂区蔡店街李冲村。 

扩展资料

截至2019年12月,武汉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行政区及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临空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学工业区和武汉新港6个功能区。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区:

1、青山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武昌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

2、洪山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因境内有洪山而得名,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东与鄂州市隔长江相望,南邻江夏区,西北环抱武昌区、青山区, 东北与新洲区隔江相望,介于东经114′7″~114′38″之间,北纬30′28″~30′42″之间。

3、武汉新港是由武汉、鄂州、黄冈、咸宁4市港口岸线统一规划建设而成,目标是“亿吨大港、千万标箱”。武汉新港的左岸从武汉市黄陂区武湖窑头至黄冈蔡胡廖,岸线全长59.72公里;右岸从青山武钢运河口至鄂州长港出口,岸线全长71.31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大江大湖大武汉

参考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地理位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31
第2个回答  2010-01-04
关于哪方面的? 不说清楚怎么介绍得过来?
第3个回答  2010-01-04
1、地理区位

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四季气候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3、行政区划

武汉市辖江岸(07)、江汉(08)、硚口(09)、汉阳(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黄陂(01)、新洲(13)、东西湖(02)、汉南(04)13个区。前7个为中心城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4、自然资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全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5、财政金融

概况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1959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2],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沿海开放战略,加之自身思想观念的落后,改革步伐缓慢,地处中部腹地的武汉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很多城市超过,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有所转变,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金融商贸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的主要金融指标均处于前列。截至2009年8月,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托、天风证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同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唯一设在中部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负责管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5]。依托武汉市金融业现有基础以及未来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湖北省及武汉市计划将武汉打造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周边省份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湖北9市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两型”特区。

6、交通运输

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公路

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国道\省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天河机场高速公路,天河机场第二机场高速(09年开建),武汉外环线高速公路,汉蔡高速,汉宜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汉洪高速,硚孝高速(09年开建),岱黄高速,汉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郑高速,武黄高速,武汉三环线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快速路。武汉正在积极建设武汉中心城区至武汉绕城公路(武汉外环线)卫星城镇及远城区“半小时交通圈”、武汉至8+1中的8个城市“1小时交通圈”、武汉至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

铁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沪汉蓉铁路、京港高铁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汉宜快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以及武汉至鄂州-黄石,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和武汉至咸宁的4条城际铁路在建。

航空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先后曾有过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王家墩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在南湖机场迁往天河国际机场后,武汉也曾出现一座城市两个客运机场同时使用的情况。其后因武汉市城市开发的需要和航空业务的发展,原在王家墩机场运营的武汉航空公司(现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也迁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

水运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有汉南纱帽港、杨泗港、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四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隧道、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七桥、在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共五座公路长江大桥、两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一座长江隧道,并正在规划建设阳泗港过江通道。汉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外环汉水桥、沪汉蓉铁路桥(在建)、长丰桥、知音桥(武汉江汉二桥)、铁路桥、月湖桥、武汉江汉一桥、晴川桥共六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09年武汉将开始建设汉江三官大桥,这也是武汉汉江上第九座大桥以及鹦鹉洲长江大桥(长江八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车。并且武汉还拥有众多立交桥,由于武汉市政府要求建设武汉30分钟畅通工程,从07年起,武汉的立交桥建设进入高峰。

武汉过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7、方言

武汉地处中部地区,各种方言交汇形成了特别的武汉话。武汉话是大部分武汉城区居民的母语,也通行于整个武汉市乃至武汉城市圈。武汉话在方言学的分类系谱上,属于官话方言(又叫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成都方言、重庆方言、贵州方言等同属一个系谱,也是西南官话地理分布上的最东端,东南端被临界的湘方言、赣方言、官话江淮方言等所包围。

近年,普通话极为强烈地影响武汉话,致使武汉方言较有特色的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大幅被普通话所取代,形成新的武汉话,这在高校密集的地区尤为普遍。新的武汉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改变调值的普通话。武汉艺术家夏雨田用“办事脑子灵,说话喉咙喳”来形容武汉话。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广,普通话开始影响武汉话的语音。同时,武汉还有“弯管子普通话”,即把武汉话套上普通话的声调,这种语言通常是调侃而用。武汉有电视台开辟了方言节目,比如“新闻故事会”和“都市茶座”“阿星笑长开讲”等。

8、美食小吃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把吃早饭称为“过早”。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热干面是武汉一大特色。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1958年毛泽东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水饺、馄饨、糯米鸡、豆皮、散子、油墩、精武路鸭脖子、汤包、烤红薯、糯米包油条、酥饺、糍粑、剁馍、苕面窝、细粉、宽粉、汤面、清酒、蛋酒、豆浆、鸡冠饺、炒面、炒粉、炒花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鱼香肉丝、瓦罐鸡汤武汉名小吃还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谈炎记--水饺,顺香居--烧梅,福庆和--牛肉米粉,五芳斋--汤圆,小桃园--煨汤,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田启恒--糊汤粉,新农特色牛骨头,民生全科小汤圆,福庆和米粉,雅园湖南米粉,楚宝桂花赤豆汤,宝庆牛肉面,一品香大包,老会宾五叶梅,橘颂饼,东坡饼,油香,发米粑,什锦豆腐脑,凉粉凉面,炒良乡栗子,冲糯米粉,炒白果(即银杏果)武汉风味小吃还有炸油饼、油条、蒸饺、煎包、酱肉包子、欢喜坨、年糕、糯米、糯米包、米酒等。

9、了解武汉●武汉是一座具有3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全国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拥有800万人口和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

●武汉雄踞长江中游,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地理格局。

●武汉地处中国腹地,是全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电信的重要枢纽。

●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和水城,水城总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

●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里。

●武汉是白云黄鹤留佳话的故乡。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

●武汉是中国近代博览会发源地。

●武汉是推翻封建王朝而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武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武汉是被联合国列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城市。

●武汉是“中国光谷”高科技光电技术产品生产的发源地。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工业、金融、商业、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武汉
  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称: 武汉
  外文名称: Wuhan
  别名: 江城
  行政区类别: 副省级城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武昌区,洪山区,江岸区,硚口区
  政府驻地: 汉口沿江大道188号
  电话区号: 027
  邮政区码: 430000-430400
  地理位置: 江汉平原
  面积: 8467.11平方公里
  人口: 979万(2009年)
  方言: 汉语-西南官话-武天片-武汉话
  气候条件: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著名景点: 黄鹤楼,东湖,归元寺,古琴台,楚天台,古德寺,长春观
  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火车站: 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汉阳站
  车牌代码: 鄂A、鄂O(行政用车和警车)
  市树: 水杉
  市花: 梅花

  市名
  武汉市(Wuhan Municipality )。简称汉。又名“江城”。
  武汉高楼一景经纬度
  北纬29度58分-31度22分,东经113度42分-115度4分
  辖区
  [10]13个区,其中城区8个,郊区5个,另设开发区2个
  乡镇
  130个街、14个镇、9个乡、5个办事处
  政府
  武汉市政府驻地:汉口江岸区。市长:阮成发。
  面积
  全市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外环以内城区面积1171.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0.77平方公里。
  海拔
  武汉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双尖峰为武汉市境内最高点,海拔873米。
  人口
  2009年全市常驻人口达910万,户籍人口为838万,位居中部六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城市综合排名
  2008年列第10位(2009年一月公布)
  武汉在中国的位置08年度国民生产总值
  3960.08亿人民币
  武汉(Wǔhàn)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及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为华中最大城市,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79万人,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
  武汉行政区划的沿革极具历史特色,可以说是从明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的一个缩影。武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合并(故有“武汉三镇”之说)。其中汉口和武昌从明朝后期起就分别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这三地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过去的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因此,武汉可以说是一个直辖市、一个省会城市和一个县的紧密联合体。
  武汉水资源丰富。长江及支流汉水在城中交汇。此外武汉城内还有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淡水湖(算上郊区有一百多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汉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线全长110多公里,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的6倍。在武汉城区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约四分之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