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袁中道与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的异同

如题所述

岳阳楼的艺术照和生活照

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我们又学习了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笔下水波浩淼的洞庭湖不尽相同,袁中道虽也洞庭湖水波“澄鲜宇宙,扶摇乾坤者八九百里”、“炮车云生,猛风大作,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但也写道“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的干涸枯瘠和湖水的成因和“风日清和”时的“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婉约清丽,相比而言,更为真实,虽然袁文的抒情性、诗意、艺术性、思想性都无法望范文项背。

实际的情况是,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根本就没有到过当地,他所写的那样衔远山,吞长江,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的洞庭湖,那仅仅是范仲淹的想像,大凡散文于写作之时,都是回忆或者预想,其间必有排除和优选,按文体准则,在想像中进行重组、添加,就是作家的情致,也要在散文感知结构中发生变异。凭着一副《洞庭晚秋图》写就《岳阳楼记》的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是“虚感”,是写意的,亲到其地的袁中道却是“实感”,是写实的,用孙绍振的话说:“这不是煞风景吗?是的,煞风景是没有诗意的,但有散文的味道,就是散文的写实性,知识性趣味。”

于是,在课堂上,一个连我想都没有想过的极为贴切别致的比喻突然“蹦”了出来: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和洞庭湖是写意的、是经过想象剪辑重组、艺术处理之后的一张艺术照,它更能引发人的美感和想象,却不真实;

袁中道笔下的岳阳楼和洞庭湖是写实的、更真是、更具体、更细致,是一张原汁原味的生活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