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修死因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200字左右)
拜托,最好多写点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杨修之死”一贯的说法是因为曹操“忌才”。鄙人以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杨修真正的死因不应该是因为曹操“忌才”,而是杨修没有搞好本职工作,犯了“奴才”之“忌”,犯了曹操的“忌”。

一、关于大家为什么会认为杨修的死因是曹操“忌才”的原因。

罗贯中在写杨修之死时好像也在竭力的告诉我们,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忌才”。用书上的原话来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然后,通过六个小故事来印证了他的观点。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恶之”。四是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反被吴质用计陷害,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五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六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后以“鸡肋”事件“惑乱军心”为借口杀死了杨修,也成了杨修之所以被曹操的一个客观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有明显的尊刘贬曹之倾向,作者本意就是要贬曹操,这也难怪,在这段文字中也竭尽夸张之能事,贬斥曹操。之所以大家也认为曹操是“忌杨修之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要真正的找出杨修被杀的原因,关键还得注意理解罗贯中说的这句话:“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忌”的是什么呢?曹操“忌”的是杨修不给他面子。关于面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中最关心和重视的东西,所谓的“人有脸,树有皮”。杨修多次不给他的主子曹操面子,让曹操忌恨他,这是做奴才的一大忌讳。奴才是帮主人咬人的“狗”,怎么能反过来咬主人,不给主人面子呢?

二、关于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对人才的重视。

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都是一个对人才的特别重视的人。曹操在《求贤令》中说:“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在《让九锡表》中说:“大量能处位,计功受爵。”在《短歌行》中说:“明月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试想,一个有着:只要是人才,即便地位卑微,也应发现举用思想的人;一个有着:量能力安排职位,考定功绩授予爵禄的人;一个有着:渴望招贤纳士,以实现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思想的人,会不对人才重视吗?有人会说,这是历史上的曹操啊,历史上的曹操与演义中的曹操不同啊。这个问题不用别人担心。我们就从曹操对徐庶来说,曹操挟持徐母,希望徐庶能为己用,虽然他手段让人不齿,他也是对他爱惜人才的肯定啊。这只不过是作者为了“尊刘贬曹”这一思想倾向服务故意用曹操挟持徐母来体现曹操的鄙劣,并不能说曹操其人不爱惜人才啊。如果说曹操不爱惜人才,或者说曹操“忌才”都是对他的诬蔑。其实,从曹操用人目的的本身而言,不应该是那种忌才的人,曹操是一个很爱才的明主。比较其它的人而言,曹操更懂得爱才的价值和意义。

三、“爱才”的曹操为什么又会杀“有才”的杨修呢?

从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和心理来看,这些事件构成曹操杀杨修本身确实存在它的合理性。尤其是罗贯中的心理分析:曹操对杨修是从“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最后因杨修触犯军纪不得不杀之。但是,如果说是曹操“嫉妒”杨修之才,那就讲不通了。确实曹操是“忌”杨修,只不是过不是“嫉妒”,而是“忌恨”,由“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最后因“鸡肋”事件——杨修触犯军纪,曹操不得不杀之的“忌恨”。确实杨修“数犯曹操之忌”,但不是杨修“恃才放旷”之“忌”,而是“奴才”之“忌”——多次不给他“主子”面子,多次使他的“主子”生气,还触犯军纪。

我们打开中国的史书仔细看看,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文人以及所谓有才干的人,他们之所以被重用,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都是把自己的才干用在忠于主子上,绝对不是像杨修那样,处处跟自己的主子过不去。

曹操为什么用你杨修,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把你杨修的才干为我所用,以我曹操为核心,在我曹操的领导之下,为我的统治服务,绝对不能有异心,更不用说处处和我作对了。

杨修多多少少是有那么一点才气,可是他把自己的才能用错了地方。我不知杨修为什么会在曹操的手下办事,但不管你杨修是什么原因来的,中国有句古话叫“既来之,则安之”,曹操让你当他的主簿,你既然都来了,你不想为之所用,你就安分点儿,何必恃才放旷,落得一个身死人亡的结局呢?换句话来说,曹操养你这条狗,不但不能为他办一点事,反而给他找许多麻烦,甚至触犯军纪,他还留你何用。至于我们说杨修触犯军纪——“惑乱军心”是曹操的一个借口也是不大恰当的,大家想想,就是在今天,触犯军纪——如此大错,也是要杀头的啊。

可以这样说,杨修多多少少带了一点中国文人的某些陋习。文人,本来就只是书生一个而已,在政治面前根本就是软弱无力的。但他们偏偏要自作聪明,以为可以横扫天下,喜欢到处出点风头(这也许也是杨修在曹操手下办事的原因吧),结果招来“杀身之祸”,甚至“满门操斩”。这在历史上是不泛先例的,如:李白,自以为能写几首好诗,就能玩儿政治。妄想玄宗老儿会赐给他一官半职,还放浪不羁的让杨玉环给他磨墨,让小李子给他脱靴子。他也不想一想,扬玉环是谁,小李子是谁,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到头来也只有灰溜溜的溜出长安。“长安米贵”,住不下去了。

本来,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可杨修这家伙不懂“政治”,偏要弄穿他的西洋镜。你想曹操他会高兴你杨修吗?我曹操是什么人,你是又什么人。不过就是一个主簿,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只不过是个秘书而已,竟敢不给我大丞相面子。你竟敢用文字游戏的把戏来捉弄我。还一人一口的把“一合酥”给我分吃了。你杨修只不过是我曹操手下的一条狗而已,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开这样的玩笑,一次一次的逼着我来杀你。我要的是一条温顺的狗,你竟然敢“咬”我一口,真是胆大妄为。就这样,杨修一步一步的走向被曹操所杀的死路。

因此,我认为杨修之所以被杀,不是因为曹操“忌”杨修之才,而是因为杨修没有当好一条好狗——奴才,犯了做“奴才”的大“忌”,成了一条“咬”了自己主人的狗,最终被杀。(共:2688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0
《三国演义》中杨修的真正死因

贵州省桐梓县夜郎中学 刘天才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杨修之死”一贯的说法是因为曹操“忌才”。鄙人以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杨修真正的死因不应该是因为曹操“忌才”,而是杨修没有搞好本职工作,犯了“奴才”之“忌”,犯了曹操的“忌”。

一、关于大家为什么会认为杨修的死因是曹操“忌才”的原因。

罗贯中在写杨修之死时好像也在竭力的告诉我们,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忌才”。用书上的原话来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然后,通过六个小故事来印证了他的观点。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恶之”。四是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反被吴质用计陷害,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五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六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后以“鸡肋”事件“惑乱军心”为借口杀死了杨修,也成了杨修之所以被曹操的一个客观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有明显的尊刘贬曹之倾向,作者本意就是要贬曹操,这也难怪,在这段文字中也竭尽夸张之能事,贬斥曹操。之所以大家也认为曹操是“忌杨修之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要真正的找出杨修被杀的原因,关键还得注意理解罗贯中说的这句话:“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忌”的是什么呢?曹操“忌”的是杨修不给他面子。关于面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中最关心和重视的东西,所谓的“人有脸,树有皮”。杨修多次不给他的主子曹操面子,让曹操忌恨他,这是做奴才的一大忌讳。奴才是帮主人咬人的“狗”,怎么能反过来咬主人,不给主人面子呢?

二、关于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对人才的重视。

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都是一个对人才的特别重视的人。曹操在《求贤令》中说:“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在《让九锡表》中说:“大量能处位,计功受爵。”在《短歌行》中说:“明月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试想,一个有着:只要是人才,即便地位卑微,也应发现举用思想的人;一个有着:量能力安排职位,考定功绩授予爵禄的人;一个有着:渴望招贤纳士,以实现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思想的人,会不对人才重视吗?有人会说,这是历史上的曹操啊,历史上的曹操与演义中的曹操不同啊。这个问题不用别人担心。我们就从曹操对徐庶来说,曹操挟持徐母,希望徐庶能为己用,虽然他手段让人不齿,他也是对他爱惜人才的肯定啊。这只不过是作者为了“尊刘贬曹”这一思想倾向服务故意用曹操挟持徐母来体现曹操的鄙劣,并不能说曹操其人不爱惜人才啊。如果说曹操不爱惜人才,或者说曹操“忌才”都是对他的诬蔑。其实,从曹操用人目的的本身而言,不应该是那种忌才的人,曹操是一个很爱才的明主。比较其它的人而言,曹操更懂得爱才的价值和意义。

三、“爱才”的曹操为什么又会杀“有才”的杨修呢?

从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和心理来看,这些事件构成曹操杀杨修本身确实存在它的合理性。尤其是罗贯中的心理分析:曹操对杨修是从“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最后因杨修触犯军纪不得不杀之。但是,如果说是曹操“嫉妒”杨修之才,那就讲不通了。确实曹操是“忌”杨修,只不是过不是“嫉妒”,而是“忌恨”,由“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最后因“鸡肋”事件——杨修触犯军纪,曹操不得不杀之的“忌恨”。确实杨修“数犯曹操之忌”,但不是杨修“恃才放旷”之“忌”,而是“奴才”之“忌”——多次不给他“主子”面子,多次使他的“主子”生气,还触犯军纪。

我们打开中国的史书仔细看看,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文人以及所谓有才干的人,他们之所以被重用,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都是把自己的才干用在忠于主子上,绝对不是像杨修那样,处处跟自己的主子过不去。

曹操为什么用你杨修,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把你杨修的才干为我所用,以我曹操为核心,在我曹操的领导之下,为我的统治服务,绝对不能有异心,更不用说处处和我作对了。

杨修多多少少是有那么一点才气,可是他把自己的才能用错了地方。我不知杨修为什么会在曹操的手下办事,但不管你杨修是什么原因来的,中国有句古话叫“既来之,则安之”,曹操让你当他的主簿,你既然都来了,你不想为之所用,你就安分点儿,何必恃才放旷,落得一个身死人亡的结局呢?换句话来说,曹操养你这条狗,不但不能为他办一点事,反而给他找许多麻烦,甚至触犯军纪,他还留你何用。至于我们说杨修触犯军纪——“惑乱军心”是曹操的一个借口也是不大恰当的,大家想想,就是在今天,触犯军纪——如此大错,也是要杀头的啊。

可以这样说,杨修多多少少带了一点中国文人的某些陋习。文人,本来就只是书生一个而已,在政治面前根本就是软弱无力的。但他们偏偏要自作聪明,以为可以横扫天下,喜欢到处出点风头(这也许也是杨修在曹操手下办事的原因吧),结果招来“杀身之祸”,甚至“满门操斩”。这在历史上是不泛先例的,如:李白,自以为能写几首好诗,就能玩儿政治。妄想玄宗老儿会赐给他一官半职,还放浪不羁的让杨玉环给他磨墨,让小李子给他脱靴子。他也不想一想,扬玉环是谁,小李子是谁,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到头来也只有灰溜溜的溜出长安。“长安米贵”,住不下去了。

本来,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可杨修这家伙不懂“政治”,偏要弄穿他的西洋镜。你想曹操他会高兴你杨修吗?我曹操是什么人,你是又什么人。不过就是一个主簿,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只不过是个秘书而已,竟敢不给我大丞相面子。你竟敢用文字游戏的把戏来捉弄我。还一人一口的把“一合酥”给我分吃了。你杨修只不过是我曹操手下的一条狗而已,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开这样的玩笑,一次一次的逼着我来杀你。我要的是一条温顺的狗,你竟然敢“咬”我一口,真是胆大妄为。就这样,杨修一步一步的走向被曹操所杀的死路。

因此,我认为杨修之所以被杀,不是因为曹操“忌”杨修之才,而是因为杨修没有当好一条好狗——奴才,犯了做“奴才”的大“忌”,成了一条“咬”了自己主人的狗,最终被杀。(共:2688字)
第2个回答  2006-10-10
杨修的死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自作聪明造成的。这主要是关于“知孤意”的谈论。

被要求知孤意的显然不是铁马金戈的武将,而是配合主公设计总战略战术思想的谋士,而一个谋士成功与否就在于主公愿不愿意听你的——这种成功说的是职业性的成功,也就是主公能够听进你的话为准,所以这个标准下袁绍的郭图是成功的而田丰等是失败的。

而主公愿意听话的最高境界,无非是觉得你能知孤意——他觉得你想的就是他想的,自然会听得进去咯~

于是就不但要殚精竭虑的思考战局时局,还要考虑主公的意思。

能够成功的谋士有几种,一种就像荀彧荀攸,用装傻作老实貌的(不过我想荀彧同学是真的老实……汗),还有就是贾诩那样什么人都不交往彻底低调从事的,还有诸葛亮那样一切包办处处显灵的——当然,这个类型只能赶着刘备这种好脾气并且才能的确赶不上谋士的主公,放曹操那里估计活不到50多的……汗,另外有郭图这种小人咱们放一边不说,他也就是赶上了和袁绍相性很高(都是志大才疏啊……无语)。不过最成功的,还是郭嘉,他绝对是三国里最成功的谋士。(我觉得诸葛亮的成功是作为丞相的成功而非策士的成功)

尽管还有一个贾诩也可以然张绣言听计从(那么听话的主公以至于面对曹操的招揽都不忍弃之啊……所以说听话的主公难找哦~),可是显然张绣的个性与脑袋和曹操比起来,那是一落千丈,曹操可是三国里公认的最不好晃点又喜怒无常,最让人有伴君如伴虎之感的人啊!但是偏偏郭嘉十一年的策士生涯中,从来就没有被这头老虎咬过。(放走刘备这件事有两种完全相反记录,咱们暂且不表)

为什么呢?因为他捻不到虎须,甚至对别人来说是虎须的事情,对他来说也不是了。这就是当主公知己的好处了。

说起来揣摩曹操的意思,历史上做得最彻底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郭嘉,一个是杨修。

不过两个人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

奉孝的‘知孤意’是不经意的,或者说他很聪明的表现出不经意。他和曹操本来就有相当多的同质性,两个人同样不太把规矩当回事,思维跳脱,行径放浪,想必平常抵足夜谈,总是有不少相同的感慨,所以两个人可以成为知己。再加上奉孝这个人其实满低调的,不到大事不开口,又不喜欢争功劳,他给曹操的感觉是——我们两个一样聪明(会议上力排众议的时候都说什么奉孝和我想的一样……)。所以虽然曹操有的时候嫉妒才能,却不会拿他开炮,这一点上许攸(不会讨好上司的著名反面教材)就作的不好了,人家奉孝和曹操可以成天粘一起都老老实实的叫主公(其实我很想他叫:老公……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邪恶的话题了),你成天阿瞒阿瞒的套近乎算什么呢?还不断的说要是没有我你就怎么怎么了……理所当然,砍了!郭嘉是狂傲的,但是他同时也是会说话的——暂时不论十胜十败的真实性,这件事至少反应了郭嘉的行为方式,会说话——这就和某位刚而犯上的倒霉谋士完全不同了。而且他不但会说,说完了还有本事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拉,他安慰曹操并非是谄媚,而是真有办法把这些事情解决掉,轻描淡写——

不管是说袁绍之子必内乱还是收拾其他人,他都是三言两语就把东西分析得清清楚楚,抓住最关键的东西让曹操一目了然。而言中霸王毙这种神乎其神的成功,则干脆把曹操和曹营里其他人都镇住了。

然后,曹操觉得奉孝真是高明啊,我有这么个策士真好,干吗都省心,同时也被夸了一把顾全了面子,他当然会觉得郭嘉好了——何况他们两个还是好朋友,是能够打破上下级关系同车同驾的知己——不然曹操这样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内心的枭雄遇上郭嘉这么个三眼看穿一个人一定会怵的,但是知己就不同了,知己就是要互相明白才叫知己(至于他明白不明白郭嘉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是看曹操的态度他是以为自己明白的)。

故此,那么多谋士中曹操最信任的是郭嘉(虽然他知道荀彧和能耐和郭嘉差不多,但是我想至少从衣带诏事件后,忠诚于汉室的荀彧和开始对汉室绝望的曹操就有了思想上的分歧,从而有了隐约的信任危机)

所以赤壁后曹操会哭郭嘉,不是因为他的谋士们都想不到郭嘉那么远,而是他的谋士中没有人能叫他相信对方想得对了相信对方都是为了自己好了。这就是平时装低调的坏处,赶上来了个大才,主公就不听你的啦!(当然,历史上某些人在里面的作用真实性待考)

再说杨修,这个人其实说聪明也聪明说笨也笨,他的确很用心的把曹操琢磨透了,可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他并不是在对曹操有利的情况下看透曹操的。这就是他和郭嘉的高下之分,郭嘉看透了曹操的心思后提出的是利于实力发展的计策和观点,而杨修只是作出了很多显示自己才思必曹操高的无聊行为——比如那人一口的奶酪有点窄的门……我想是个人都会烦吧?至少但是已经大权在握,称的转变为枭雄的曹操是不会舒服的。何况杨修这个人除了以让他不舒服来显示自己聪明外,并没有能在内政外交战场上显示出自己的聪明——还掺和进了立嗣争端……

最后……鸡肋啊鸡肋……

杨修这种人对于曹操来说其实就是鸡肋,杨修是名士,有文才,还是近臣,这样的人不留着,多少有点叫人说他闲话让同样的人物心寒的作用,可是留着吧,真是食之无味——即使杨修作的事情但是让曹操大笑一场,事后回忆却类似我们吃麻辣鸡肋,只有调味料的味道没有好处。

最后杨修自己提醒了曹操——还是丢了吧。

于是,泻露军机的杨修,就如同鸡肋一样,被丢弃了……砍啦~(当然,杨修在历史上的作用似乎算不上谋士,不过……他不是谋士那岂不久是弄臣了,SO……还是算他是谋士吧,谋士原本就是一个暧昧的职位,智勇双全的武将,在主公帐内,也是可以充当谋士的……汗)

其实杨修作策士的反面教材不算合适……但是曹操麾下事迹比较多我又没心思回护的还真少啊……
第3个回答  2006-10-10
《三国演义》中杨修的真正死因
刘天才2006-06-11 23:20:39

《三国演义》中杨修的真正死因

贵州省桐梓县夜郎中学 刘天才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杨修之死”一贯的说法是因为曹操“忌才”。鄙人以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杨修真正的死因不应该是因为曹操“忌才”,而是杨修没有搞好本职工作,犯了“奴才”之“忌”,犯了曹操的“忌”。

一、关于大家为什么会认为杨修的死因是曹操“忌才”的原因。

罗贯中在写杨修之死时好像也在竭力的告诉我们,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忌才”。用书上的原话来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然后,通过六个小故事来印证了他的观点。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恶之”。四是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反被吴质用计陷害,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五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六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后以“鸡肋”事件“惑乱军心”为借口杀死了杨修,也成了杨修之所以被曹操的一个客观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有明显的尊刘贬曹之倾向,作者本意就是要贬曹操,这也难怪,在这段文字中也竭尽夸张之能事,贬斥曹操。之所以大家也认为曹操是“忌杨修之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要真正的找出杨修被杀的原因,关键还得注意理解罗贯中说的这句话:“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忌”的是什么呢?曹操“忌”的是杨修不给他面子。关于面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中最关心和重视的东西,所谓的“人有脸,树有皮”。杨修多次不给他的主子曹操面子,让曹操忌恨他,这是做奴才的一大忌讳。奴才是帮主人咬人的“狗”,怎么能反过来咬主人,不给主人面子呢?

二、关于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对人才的重视。

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都是一个对人才的特别重视的人。曹操在《求贤令》中说:“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在《让九锡表》中说:“大量能处位,计功受爵。”在《短歌行》中说:“明月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试想,一个有着:只要是人才,即便地位卑微,也应发现举用思想的人;一个有着:量能力安排职位,考定功绩授予爵禄的人;一个有着:渴望招贤纳士,以实现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思想的人,会不对人才重视吗?有人会说,这是历史上的曹操啊,历史上的曹操与演义中的曹操不同啊。这个问题不用别人担心。我们就从曹操对徐庶来说,曹操挟持徐母,希望徐庶能为己用,虽然他手段让人不齿,他也是对他爱惜人才的肯定啊。这只不过是作者为了“尊刘贬曹”这一思想倾向服务故意用曹操挟持徐母来体现曹操的鄙劣,并不能说曹操其人不爱惜人才啊。如果说曹操不爱惜人才,或者说曹操“忌才”都是对他的诬蔑。其实,从曹操用人目的的本身而言,不应该是那种忌才的人,曹操是一个很爱才的明主。比较其它的人而言,曹操更懂得爱才的价值和意义。

三、“爱才”的曹操为什么又会杀“有才”的杨修呢?

从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和心理来看,这些事件构成曹操杀杨修本身确实存在它的合理性。尤其是罗贯中的心理分析:曹操对杨修是从“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最后因杨修触犯军纪不得不杀之。但是,如果说是曹操“嫉妒”杨修之才,那就讲不通了。确实曹操是“忌”杨修,只不是过不是“嫉妒”,而是“忌恨”,由“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最后因“鸡肋”事件——杨修触犯军纪,曹操不得不杀之的“忌恨”。确实杨修“数犯曹操之忌”,但不是杨修“恃才放旷”之“忌”,而是“奴才”之“忌”——多次不给他“主子”面子,多次使他的“主子”生气,还触犯军纪。

我们打开中国的史书仔细看看,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文人以及所谓有才干的人,他们之所以被重用,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都是把自己的才干用在忠于主子上,绝对不是像杨修那样,处处跟自己的主子过不去。

曹操为什么用你杨修,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把你杨修的才干为我所用,以我曹操为核心,在我曹操的领导之下,为我的统治服务,绝对不能有异心,更不用说处处和我作对了。

杨修多多少少是有那么一点才气,可是他把自己的才能用错了地方。我不知杨修为什么会在曹操的手下办事,但不管你杨修是什么原因来的,中国有句古话叫“既来之,则安之”,曹操让你当他的主簿,你既然都来了,你不想为之所用,你就安分点儿,何必恃才放旷,落得一个身死人亡的结局呢?换句话来说,曹操养你这条狗,不但不能为他办一点事,反而给他找许多麻烦,甚至触犯军纪,他还留你何用。至于我们说杨修触犯军纪——“惑乱军心”是曹操的一个借口也是不大恰当的,大家想想,就是在今天,触犯军纪——如此大错,也是要杀头的啊。

可以这样说,杨修多多少少带了一点中国文人的某些陋习。文人,本来就只是书生一个而已,在政治面前根本就是软弱无力的。但他们偏偏要自作聪明,以为可以横扫天下,喜欢到处出点风头(这也许也是杨修在曹操手下办事的原因吧),结果招来“杀身之祸”,甚至“满门操斩”。这在历史上是不泛先例的,如:李白,自以为能写几首好诗,就能玩儿政治。妄想玄宗老儿会赐给他一官半职,还放浪不羁的让杨玉环给他磨墨,让小李子给他脱靴子。他也不想一想,扬玉环是谁,小李子是谁,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到头来也只有灰溜溜的溜出长安。“长安米贵”,住不下去了。

本来,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可杨修这家伙不懂“政治”,偏要弄穿他的西洋镜。你想曹操他会高兴你杨修吗?我曹操是什么人,你是又什么人。不过就是一个主簿,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只不过是个秘书而已,竟敢不给我大丞相面子。你竟敢用文字游戏的把戏来捉弄我。还一人一口的把“一合酥”给我分吃了。你杨修只不过是我曹操手下的一条狗而已,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开这样的玩笑,一次一次的逼着我来杀你。我要的是一条温顺的狗,你竟然敢“咬”我一口,真是胆大妄为。就这样,杨修一步一步的走向被曹操所杀的死路。

因此,我认为杨修之所以被杀,不是因为曹操“忌”杨修之才,而是因为杨修没有当好一条好狗——奴才,犯了做“奴才”的大“忌”,成了一条“咬”了自己主人的狗,最终被杀。(共:2688字)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myblog/article/article_print.php?blog_id=49b44caa010004pt

第4个回答  2006-10-10
双方都有原因 杨修太过放纵了 而曹操也不是好欺负的
第5个回答  2006-10-10
1.曹操嫉才妒能
2.杨修侍才放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