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① 兵 革非不坚利也   兵:___________②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_③足 兵         兵:___________④民 信 之矣      信: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兵器 ②限制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
2.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意对即可)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联系。“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意对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