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人的农业种植方式

兰州人的农业种植方式

,以稳定发展种养殖业、培育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完善产业链、扶贫整村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为重点的兰州农业,着力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一特五化”进程。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加5.21%;农民现金收入达到2590元,同比增加22.39%。
  经济作物面积达129.54万亩
  今年上半年,市农委重点指导各县区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29.54万亩,蔬菜面积进一步扩大,各县区最大限度增加春季早菜种植规模,提早安排蔬菜的复种茬口、品种及面积,大力提高蔬菜生产比较效益,目前,全市完成蔬菜种植面积75.47万亩、产量208万吨。特色产业发展有声有色,在市农委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七里河为主的百合产地继续扩大百合母籽繁育基地、以永登苦水镇为主的玫瑰苗木及生产示范园正在积极扩建,在此期间,市农委多次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着力解决特色产业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引导发展;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发展10个畜牧养殖中心、扶持发展100个示范养殖户(基地),狠抓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创建部、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截至8月底,全市肉蛋奶总产量累计达到7.91万吨。
  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7.5%
  抓质量监管及动物疫病防控,保障质量安全及生产安全一直是兰州农业的“命脉”,为此,我市全力落实标准化生产及质量监管,推行“联户联保”制度,重点建设蔬菜标准园、标准化养殖场,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市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7.5%,高寒阴湿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生产面积已达6万亩。近年来,市农委着力在城关区的各大批发市场、超市和标准化农贸市场建立18个标准化检测室,强化检验检测,加强投入品监管,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证制度,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实行分片包乡蹲点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及24小时值班制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共免疫各类畜禽857万头(只)次,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在生产环节,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防控,采取多种措施,明确了防控重点,靠实了防控责任,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
  品牌创建及产销对接有声有色
  今年以来,市农委多次召开蔬菜产销形势分析会,引导调整蔬菜种植品种结构,分析价格走势,开展农超对接,成功举办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及农业嘉年华活动,进一步推介了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6月份到8月份,市农委在杭州、西安等地召开推介会,设立30余个社区直销点。在此基础上,着力指导各县区开展高原夏菜统分级包装、小标签等工作,引导外销企业落实统一包装,扩大品牌知名度。同时,积极扶持经营主体,指导帮助企业及合作社申报项目资金,认定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建设银行合作向经营主体开展小额贷款,引导督促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累计达到383个。
  招商引资 延伸农业产业链
  近年来,我市将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培育多元化支柱产业。积极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今年,市农委起草《发展培育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施方案》,指导各县区扶持企业开发产品,开展招商引资,引导建设加工生产线。加大了项目凝练力度,制定了产业链发展目录和产业支撑项目,征集、凝练农产品招商项目25个,计划投资14.64亿元,其中已确定招商意向的项目14个,计划投资6.27亿元。同时,成立了招商小分队,分批次赴厦门等14个城市开展了招商工作。目前,已上门拜访企业150多个、召开座谈会5场、参加外地农业展会5个,与江苏雨润集团等企业达成初步投资意向,总投资约6.56亿元人民币。
  大力创办农民田间学校
  今年以来,市农委在组织全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开展全程技术服务的同时,在永登县兔墩等重点基地,配套建成9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着力技术服务,深入村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大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在榆中县5个村示范创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开辟了全省农民田间学校的先河。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以安宁桃海市场等5个调查点为重点的全市农产品价格监测网络体系,定期获取农产品价格行情,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平台、远程视频服务平台等,强化旱情、农资、农产品价格等方面信息的发布,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方面,市农委着力抓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无害化生产等技术的创新及试验示范工作,完成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45.64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84万亩。认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各类农资经营门店1354户(次),查处违法违规物品8800袋(罐、瓶、件),保障了生产顺利推进。
  土地流转面积达21.46万亩
  目前,全市8个县区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区)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68个乡镇(涉农街道)设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成立村级农村土地流转办公室147个,8月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1.46万亩。同时,重点引导有条件的乡镇、村实施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集体产权制度股份制改造试点,逐步引导推进改革。着力落实“一册明一折通”兑付工作,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进一步规范涉农收费行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为中心开展工作,促进了扶贫开发重点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多措并举实施12个整村推进30多个小项目,8月底完成了60%的形象进度。积极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制定对口帮扶实施方案,各帮扶单位共为贫困村投放资金300万元,促进了脱贫致富。
  5年内高原夏菜生产面积达到100万亩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甘肃省农业“十二五规划”已于6月份发布,而我市也相应地制定了今后农业发展的目标。他说,我市仍将坚持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紧抓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瞄准产业链条整体延伸拓展这一主攻方向,坚持市场驱动、企业带动、项目拉动、改革推动、科技助动,坚定不移地走“一特五化”的路子,用现代农业要素培育产业,用工业化手段发展农业,用体制机制提升农业,用连片整体开发推进扶贫,力争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达到46亿元;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8780元,力争翻番;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蔬菜年总产量突破250万吨,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13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产值达到7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贫困人口发生率由16.1%下降到11.56%。通过5年的发展,力争使全市高原夏菜生产面积达到100万亩,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只),马铃薯和全膜双垄玉米种植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各50万亩),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百合、玫瑰、西甜瓜等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0万亩(分别达到30万亩、20万亩),农产品加工和鲜活农产品冷链运销总规模达到500万吨(分别达到300万吨、200万吨),贫困人口减少5万人,建成与资源相符、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主体架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