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不是没有烦恼呢?

佛就如同电视剧中那样看破红尘?对事态万千都很了解吗?
那么我们凡人怎样才能成佛呢?
需要剃度不结婚,是不是就可以了啊
老说放下 放下 究竟怎么才能放下呢?

佛没有烦恼。

现代众生,念佛成佛。

剃度只是形式,形式必须能联系实质,才有作用,联系不到实质,就空有个形式而已。

放下,先要看破,就是清清楚楚宇宙人生的真相,看破一分,就能放下一分,放下一分,又能帮助多看破一分,循序渐进,直到圆满成佛。

《给新进的同修 - 初学导引》

《大集经》: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地藏经》: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其实,分别不在法门,而在我们自己的根性适合学什么法门,上面这句《大集经》的意思,是说现代众生,一般比较普遍的情况,都是比较适合修学念佛法门,所以如果您如果对这句经文信得过,可以了解一下净宗。

首先,可以先看看《释迦牟尼佛传》(链接网络搜寻可得)了解佛的一生,然后开始系统学佛。

问:我对佛教还不认识,如何著手?

答:请先於网站上收看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及「三皈传授」的讲演,此能帮忙您先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明白学佛之目的与意义,以提高学佛之兴趣与信心,进而能深入学习。

问:初学要如何修学?

答:净宗修学是以「净业三福」(《观无量寿经》)为基础。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

佛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多重!多麼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以此三条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就不能成就;犹如盖房打地基一样,无论盖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坚固,有了坚固的基础,才能学法门。

+++++++++++++++++++++++++++++++++++++++++++++++++++++++++++++++++

学习大乘之前,先要打好基础,不然肯定会花了时间精力,然后觉得功夫不得力,到时候怀疑佛,毁谤佛,就不好了。

其实佛对我们说得很清楚了。

《百喻经》里面有个故事,有一个愚人,看到他人富家三层楼很漂亮,于是叫来木匠,要造第三层楼,木匠说,不建第一层,不建第二层,哪儿能建第三层?愚人说,我不用建第一层第二层,我只要第三层。众人听了,都笑那个愚人。

我们四众弟子也是一样,若不依三乘次第,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修学,和那个愚人就没有分别。

大乘是起高楼大厦,建高楼必须有地基,地基扎实,高楼才稳固,地基是小乘佛法。

没有小乘基础,高楼是用几支竹竿撑起来的,或者开始挺好看,但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纵观历史,中国小乘佛法式微,是不是佛说的不对呢?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其实中国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以儒家、道家为基础,代替了小乘佛法,所以修行有非常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

而学小乘的教材很多,《弟子规》是其中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

当然,这里是说代替,代替并不完全是说等于,我们要用来打基础,继而修大乘,用代替的教材就行,也比较合适,我们比较好吸收。

如果是单单要修小乘,还用小乘的经本比较适合。

++++++++++++++++++++++++++++++++++++++++++++++++++++++
【蕅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阿弥陀佛名号其实就可以含摄无量佛的名号,其实能老实念佛,不生怀疑,从因地到如来果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可以了。

老实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但的确是难信之法。

上面说的,是给一些不能老实念佛,还心存不解,半信半疑的人看的,毕竟一般人初学都有怀疑,是很正常的,所以需要循序渐进学习,解开疑惑,产生真实坚定的信心,才会踏踏实实老实念。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若人受持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者。 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欢喜礼拜。犹如敬佛。

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南无阿弥陀佛。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经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

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

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

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

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3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好。
===============================================

佛就如同电视剧中那样看破红尘?对事态万千都很了解吗?
答:佛是大觉者,所有一切都觉悟了,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佛是业尽情空。业障没有了,情感也空了。凡夫则是业重情迷,尽著到情爱上,这就是众生。佛有三觉,所以又叫大觉者。三觉是:<本觉>根本他就是觉者。<始觉>才开始觉悟。
<究竟觉>—就是觉到极点,这是三觉。三觉又可以说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那么我们凡人怎样才能成佛呢?
答: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了八万四千种成佛的法门。比如其中有一种就是念佛成佛。又叫念佛法门。也就是如今的净土宗。此宗以诚心专念 阿弥陀佛 的名号让人成佛。

需要剃度不结婚,是不是就可以了啊?
答:不出家的人,如在家的皈依居士,是可以结婚的。只要尽力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老实念佛,便可早日成佛。

老说放下 放下 究竟怎么才能放下呢?
答:我也是未明心见性之人,所以究竟怎么才能放下,我不可以胡说。

南无阿弥陀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2-03
我相信是有的
我给你说说
佛是大智 大悲的
如果纯粹没有烦恼 那就成了庄子那样的境界了
像庄子那样 纯粹超脱现实 一切太过于唯心 自然可以没有烦恼
不过在我 看来 就和街上呆笑的疯子一样
佛是大悲的 也是希望众生都能超脱的
有希望 自然就会有烦恼
但是 众生以菩提为烦恼
佛以烦恼为菩提
这个 深点 也比较难解释 就这样咯 希望能帮到你
至于放下的 主要是禅定 禅定也就是气功 都差不多
你可以试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5707803.html
第3个回答  2010-02-03
佛确实没有烦恼。佛无所不知,所以佛的十大称号之一就是正遍知。
凡夫如何成佛?佛法就是成佛之法。佛经就是成佛的依据,就是教科书。学佛,依照佛所说的修行,最后才能成佛。
出家剃度是修行的一种方式,不是出家剃度就已经成佛。
放下,是放下我们心中的妄想执着分别,是放下贪嗔痴慢疑,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生死轮回。怎么才能放下?学佛,修行才能放下。

南无阿弥陀佛
第4个回答  2010-02-03
“看破红尘”这个词语不是出于佛教,这个词本身带有消极避世的意味。就像古人所说的“青灯古佛、了此残生”。这种观点都是消极的。而佛教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更是入世的。不错,佛教以及信佛之人都以出世为目的,佛祖释迦牟尼佛于此五浊恶世成佛的原因,就是为使众生脱离苦海,永脱轮回。但是出世的前提就是积极入世。像地藏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以入世为倡导,这是以慈悲、怜悯众生之心。深入了解佛教后,就会发现“入世”才是佛教真正的本怀。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以及“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就是这个意思。

建议提问题看一看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以及一行禅师的《故道白云》这三本书,可能在书店均有销售。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三本书中找到答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