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规章算不算是法律依据

如题所述

属于。按照说理能力排序的话,法律_行政法规_国务院文件_部门规章_地方性法规_地方政府规章_其他规范性文件。虽然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不及地方性法规,《立法法》在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发生冲突时也倾向于地方性法规,但是在说理论证时,部门规章作为整个行业的统一规定,其说服力是高于地方性法规的。
法律分析
为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相区别,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就叫部门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叫地方政府规章。因为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是由国务院部委制作发布的,都会经过部务会议审议,形式要件类似,所以大家容易把一些规范性文件当成是部门规章,但事实上两者在法律效力上是完全不同。部门规章属于广义上的法律的范畴,对行政相对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设置一些行政处罚,比如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而规范性文件没有强制约束力,不能给行政相对人增设义务,在进行合法性审查时也必须依据部门规章。如果要区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简单点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看名称,部门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例如《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而规范性文件一般称为“通知”、“意见”,如《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二是看发布形式,部门规章必须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所以部门规章的题头会有部长的署名,然后发布的文件多以XX部令第XX号进行编号,比如《注册消防工程师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43号);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比较多样,落款一般是XX部或者XX部办公厅,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比如发改价格〔2017〕1243号文就是发改委价格司2017年发布的第1243号文件、教高〔2017〕5号就是教育部高教司2017年发布的第5号文件。
我们都知道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滞后性,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程序,审议法律草案最快也需要三次上会,通常都需要3-5年才能获得通过,如《公司法》从起草到通过用了15年,《商业银行法》用了10年。但是现实生活中新事物、新业态的发展非常迅速,有些没有纳入法律法规的规范范围,有些甚至遭到现有法律法规的排斥,这个时候立法程序简便的部门规章就可以给这些新事物、新业态披上合法的外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网约车的立法,根据原有的法律法规体系,网约车司机无证载客,就属于非法营运的范畴,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通过部门规章承认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使得网约车能够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因为部门规章在制定过程中已经理顺了与上位法的关系,所以一般不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原则精神的规章,部门规章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就规定,对于应当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或者行政规章,行政裁判文书可以直接引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8
第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第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2个回答  2014-09-01
部门规章算法律渊源
第3个回答  2014-09-01
广义的法律依据包含部门规章。
第4个回答  2014-09-01
追答

和人大出台的法律以及国务院的规定有冲突时,按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原则。

追问

昨日,全国十二届人大审议通过对无法律依据的职业资格证书将取消,这个法律依据又是指的哪个层面呢?有专家能解答吗?

追答

全国人大,省人大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包括各部委以及省政府指定的规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