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好歌曲上戴荃的《悟空》

如题所述

先上结论:完整优美成熟,音乐性和流行性俱佳,词曲编都属上乘的优秀作品,个人本季前五(没办法,本季好作品太多)仍然有完善提升的空间。下面细说。

前奏:
先是用老版西游记的调开了个头(新奇有想法) 然后电子琴铺垫(中规中矩的流行音乐路线)进歌之前点到而止 刚刚好

A段:
歌词上半段,“月溅星河” 至“肝肠寸断”,表意向和作独白,有一定的画面感但没有过多展开,曲调顺畅偏流行抒情,不过情绪铺垫有点不明朗。
下半段一开头用了一些所谓“拗口”的词,其实正是慢慢将风格引向古风,加入禅意,文白相间的特点浮出水面(加笛子也是这个作用),到“且怒且悲 是人是鬼”段,铺垫基本完成,加上一句“心有魔债” ,与题目《悟空》在形象塑造上(非人非鬼)和立意上(虽未悟到一切是空,但已找到根业魔障)高度契合,让人很期待后面怎么玩。
到目前为止这首歌已经是很有流行性的作品了,可以感觉到《折子戏》等作品的味道,但是它的优秀就在于不停留于此,而向着更精妙的音乐性上迈出了惊艳一步。

衔接段:
笛子戏份增加,转调成京剧曲配乐风格,平行跟进变音电吉他,底层在爵士鼓下有铙钹埋伏笔,而那句“叫一声佛祖” 听到简直头皮一炸,唱腔的戏曲尖音跟笛子的转调一配,活脱脱一句《北京一夜》(陈升版)!
歌词上持续跟进,“回头无岸 生死无关” 把空的“悟”的过程和“难分明 难断”迷惘混沌的过程交织糅合,同时音乐加快节奏推情绪,铙钹渲染的心理躁动(大放异彩的民乐器)扣人心弦,情绪临近最高点!
总之,衔接段大赞,使整首歌跳出一般流行古风,向着《北京一夜》这样的艺术作品方向转变(虽然最后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境界上没办法,但是足够让人耳目一新)。

B段副歌:
情绪进入次高点,歌词“有何用“又如何””充满对自我的质疑和反诘,两个“还是”,迷惘混沌感满溢,此段配乐复杂但是听感和谐,不论民乐器还是摇滚乐,以及和声部分,都与歌者高度契合,最后“金箍当头 欲说还休”充满无奈,但仍是“悟不透”的层级。
然后进入短暂音乐solo,继续酝酿情绪,开唱两句两个“我要”,配乐急起急停,歌者放肆呐喊,充满对“悟不透”“看不空”,只能用破坏毁灭一切来发泄,来安抚痛苦和孤独感(此时我已经燃到不行了)的那种无奈,太棒了。
但是还没完,歌曲来到最高音“踏碎凌霄 放肆桀骜”(真'华彩),与前句“金箍当头 欲说还休”形成完整对立意向,同时各自呼应前句“回头无岸”“生死无关”,情绪冲上最高点(流行性和音乐性也一并兼顾上了),足以振动全场。
加上结句“终究难逃” ,呼应心有魔债(心有魔债 注定难逃),“悟不到空”的痛苦感爆表,达到“将悟未悟 似空非空”的出离临界状态。我认为此时人物形象塑造基本完成,这分明就是今何在《悟空传》里的大圣齐天啊!!!!!!

进入最后一句:“灰飞烟灭”,既然“逃不掉”“求不得”,索性出离一切,破坏一切,灰飞烟灭甚至玉石俱焚,但最终还是跳不出心中的魔债,所以最后一个字用很虚弱的假声,拥有破坏一切的力量和内心脆弱无助如同婴孩一般的形象同时存在,矛盾统一,让人唏嘘不已。

写在最后的:这是一首好歌,尽管还不够完美,例如词的文白相间有的地方白过了(“且怒且悲”句蔡健雅就想推了,但接了一个不那么漂亮的“不过是”让蔡健雅犹豫了没推,也许不推反而好吧…)有的地方文过了(但大都不是堆砌辞藻,反而机锋不断,禅意绵绵),例如曲调上还有可以雕琢的地方,但是真的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了。

作者:林蛋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我复制了乐评人邓柯老师的点评和微博上耳帝的点评。
先是邓柯老师的:
本季《好歌曲》到现在为止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歌。
先扯远一点。我们平时老听到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管是在课堂、纪录片、选秀场,或者是旅游景点节庆晚会上,一看到各种京剧昆曲杂耍节目,往往就会有人拔拔高调喊喊口号比如保护传统文化什么的,然后再来上一句不咸不淡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一扭脸大家还是该听摇滚听摇滚,该看大片看大片。我们的传统音乐是座宝库,但可惜在现代文化产业中,还没能加工成优质的商品。传统艺术再精美、再璀璨,它们还保持着过去的形态,难以寄托当下的情感、融入日常的生活。
再扯远一点。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不久,虽然经济已经迈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文化艺术上还无法摆脱面对欧洲时的不自信。其时的美国仍然被视为文化艺术的荒蛮之地,在欧洲乐坛混不下去的草台班子跑去美国走穴圈钱都会被奉为上宾。但状况逐渐有了好转,美国音乐家开始关注本土音乐,关注那些被「主流圈子」忽视的民族音乐(主要是黑人音乐),比如布鲁斯(Blues)、黑面人游艺歌曲(Minstrel Songs),黑人福音歌曲(Gospel)等。在对民间音乐进行整理、分析、再创作的过程中,音乐家们在保留其精髓(Blues 五声音阶、即兴、Shuffle 律动、Call&Response)的同时,又对其不利于推广传播的部分进行修改(规范格式、强化旋律性、强化主副歌结构),使之在格式上符合其时的传媒渠道,比如活页歌谱(Sheet Music)和刚刚兴起的唱片和广播。同时题材上也摒弃乡村生活,专注爱情歌曲和乡愁描写(投城市底层劳动者所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个把美国民族音乐逐渐世俗化、商品化的过程,也是拉格泰姆(Ragtime)、爵士乐(Jazz)等风格逐渐形成的过程,还是叮潘巷(Tin Pan Alley)与百老汇(Broadway)等现代音乐产业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美国逐渐摆脱文化不自信、渐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
这个发展思路值得中国流行音乐借鉴。我们有丰富的传统音乐宝藏(虽然音乐家在古代不太受待见但几千年攒下来的好东西还是不少),还有这么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可供我们使用的素材太多了。但素材还是要加工的,否则再好的食材,把半成品端上桌子也没法吃啊。音乐素材中该如何取舍?哪些传统该坚持哪些规则该突破该怎样和当下的社会对接该怎样和现代生活串联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和姿态,是所有中国音乐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那么具体到《悟空》,这是首中华元素和流行歌曲融合得让人非常舒服的歌,分寸、层次推进、爆发时机都拿捏的非常好。寻常套路且不提,单把「传统元素所占比例」拎出来当作一条线索审视,《悟空》都显得非常工整且有层次:前奏是很西方的琶音织体,主歌铺垫点到即止,没有画面感、也没有场景构建,时间民族地域信息通通没有,只淡淡地点了点怅然的情绪(钢琴还走了和声大调呢)。尔后歌词的禅意渐渐涌起,竹笛切入,歌词渐渐靠近主题,而演唱上也开始强化咬字。从「叫一声佛祖」起,歌词已经文白相间,演唱不时间隔着半句戏曲说唱,偶尔闪现的尖团音为歌曲染上了浓浓的京剧味道,笛子的吐音花舌游走得上下翻飞,失真吉他引领着乐队进入时还点缀了铙钹——如此复杂的元素融合起来画风却毫不违和,同时旋律下方的和声连接工整丰满,摇滚织体、律动层次丝毫不乱。如此的组合取舍、搭配比例,新奇、精妙,我喜欢。

接下来是耳帝的:
《悟空》-戴荃,用的是80年代末兴起的戏曲融入流行歌的方式,带有一种曲艺特质的“说唱性”,文中带白的歌词适合唱中夹戏说。但世上目前也只有日本、印度等国家能把传统艺术融进流行音乐工业中去,中国目前这类歌曲只能算是特色,尚未成为一个类别,因此要向探索者们致敬。

我个人是觉得这首歌的融合做得还比较成功,尤其是和声连接得相当不错。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10
歌名即悟空,这悟空来的是有讲究的。首先这是大圣爷的“法号”,而却不以“孙悟空”为名,一来是这“悟空”既代的是大圣爷,二来悟空也可作悟“空”,再说还能作悟,空 ,即悟了个空。这三层在我看来是都有的,便是悟空悟空然悟空,这同样也是曲作者的内心感情的铺张。
第3个回答  2016-02-12
叫一声佛祖,回头无岸。是回头无岸!
跪一人为师,生死无关。是生死无关!
踏碎凌霄,放肆桀骜。
个人认为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是:突破所有障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受任何拘束。不然佛挡杀佛,神挡杀神。
第4个回答  2015-08-02
  今天才听到这首歌,非常喜欢。本人音乐门外汉,班门弄斧完全出于对这首歌的喜爱。个人认为相较《悟空》尚可斟酌的填词(悟空我也超喜欢!),这首词曲编曲以及戴荃的现场表现都堪称完美。就谈谈几个击中我的点吧。

  一是A段的叠字运用。俏皮的叠字配以轻快的旋律,只为烘托气氛没啥信息量,不似一般的亲情歌曲那样絮叨沉重,很容易引人入胜,铺垫后面见到神仙的画面感。

  二是B段只有“放松呼吸"四个字重复,慢慢悠悠,确实有种奶奶对孙子和蔼劝解的感觉。第一遍听的时候我就着歌声确实有种调节压抑心情的感受,第二遍听的时候我有注意每一句不同的旋律与编曲,真的很美。

  三是”当我正想亲吻你的时候,你说你要变神仙“,当听到戴荃哽咽颤抖的嗓音和紧接着”仙“这个字的戏曲腔时,我就炸了,泪奔了,他唱的有一种不舍而后又释然的感觉,很容易引发共鸣。

  四是整个过渡段的哼唱,以及”想念,看见“旋律上情感上的递进,戴荃对情感的把握真的很到位,一个个重音高音都砸进你心里。

  五是结尾的最后一个音”面“。我这人听歌喜欢脑补后面的旋律,这个”“面”还是挺出乎意料的,音比较高,装饰音还带点戏曲感,把迸发的情感往回兜了一兜,回味无穷。

  总结一下,这首歌的词看似简单却恰到好处,未用一词直接描写情感,却能让人感同身受,一切尽在不言中;曲更是层层递进直击心灵,我认为戴荃技巧纯熟,很清楚怎样的处理会有怎样的效果,再辅以真情流露,效果很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