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心理咨询案例

如题所述

1.来询者基本情况及主诉 程某,男,某大学一年级学生,有较强烈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交谈时胆怯,说话哆嗦。看到别人侃侃而谈,自己却不知晓,便陷入沉默,惟恐自己说错话被人耻笑。由于性格内向且自卑,所以特别多疑,十分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别人的某些无意举动是对自己的莫大侮辱,时刻处于警惕状态。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与自卑,致使人际交往不顺。 2.分析与诊断 程某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的时候。此时期的青少年,逐渐发现与同龄人的心理差异,于是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求,他们很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也在意别人的评价,想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感到孤独;一方面希望找到知音来倾听自己的心声,同时又害怕自己被别人“看透”,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某些情感,进而多疑。正如程某所言“注重细节,特别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认为对方的某些言行,是对自己的侮辱”。可是他反映出的要么是深埋秘密于心中的闭锁心理,要么是想用自己的秘密换取别人秘密的交换心理,如果自己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苦恼、惆怅,易产生“被别人遗忘”的孤独感,所以说多疑和有孤独感是常见现象。但若太强烈,就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其成因在于上高中时,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许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办,人际关系简单,进人大学以后人际关系的类型、交往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作为大一新生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自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1)环境的适应。主要是人际环境。由于宿舍同学来自天南海北,饮食、起居、习惯、信仰等存在差异,很可能对其不适应。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面对它,并以积极态度去适应它。首先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必须予以接受。其次当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自己的生活时,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的进行自我调整。(2)生活的适应。住宿是大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以前生活上的事总是不太在意,上大学后,一系列的事都由自己来做,这就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3)学习的适应。上大学后,教学体制、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适应的过程,否则会直接影响学业。首先要适应学习气氛,进而调整学习方法。(4)心理的适应。环境、生活和学习的适应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心理适应。许多大学生在中学都是佼佼者,是教师的好学生,同学羡慕的对象,家长的宠儿,是生活里的中心和重心。而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除了学习成绩外,能力、特长也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使一些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发生了动摇。自我调节是改善心理的最好途径,入学的适应阶段就会顺利完成。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建立,个人经常会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程某的“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的自我评价就有些低了。其实能够经过高考并从中脱颖而出,足以说明其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应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受自我,不要因为一时不顺而完全否定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找不出自己的优点,总认为一 事无成,万事不顺呢?千万不要形成“我不行——你行,我不好——你好”的错误交往模式,认为自己是无能和愚笨的。总以“我不行,我不会”为借口,推脱和逃避责任,要勇敢地站起来说“我行,我来试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对自己一点的肯定,可以发展到全面地认识自我,全面地肯定自我,而不至于停留在自卑的薄雾中。 3.建议 每个人都渴望处于一个美好的人际关系中,青年人只要遵循一些原则,就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并获得珍贵的友谊。(1)交互原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寻求自我价值与情绪安全的倾向,希望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其表现为支持、接纳和喜欢。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往往会忽略了对方的感觉和情绪,这样便会使人际交往遇到障碍。只有建立在相互重视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才是巩固的。通常别人对我们的喜欢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人际交往中应主动地接近,热情地接纳,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2)真诚原则。真诚是人与人之间顺利沟通的桥梁,只有以心换心,以诚相待,才能彼此理解和信任,进而结下深厚的友谊。如果对待朋友“用得着朝前,用不着朝后”,绝不会获得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应互相帮助而不求回报,对不同观点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对朋友的缺点和不足能当面指出。(3)尊重原则。成功的人际交往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引发对方的信任与真诚,缩短相互间的心理距离。正如荀子所言“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戈”,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只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恶化,并可能引发冲突。(4)宽容原则。学会宽容,会使人们明智地看待和对待人际交往中的误解和冲突,保持健康心态。由于经济、出身、经历、教育等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人。只有尽量包容,正视差异,才能淡化矛盾。宽容不是不讲原则,不辨事非,对于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迁就别人,若与自己处事原则相矛盾,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不伤他人自尊心。 凡事都要有个过程,人际交往亦如此,不可急于求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1)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俗话说“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人不能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形象等进行正面观察,只能从他人的反应中得到反馈信息。若反馈不正确,容易形成“错误评价”的误区,只有正视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2)调整期望值,恰当表现自己。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应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目标去努力。在恰当表现自我才华之后,会得到他人的肯定,进而发现内在潜能,逐步自信并积极进取,以求获得更大成功。所以要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确表现自己。(3)从交一个好朋友开始。朋友都是由少渐多的,一个朋友容易更亲密地交往,更坦诚地交流,更真心地互帮互助。所以先从交一个好朋友开始是明智选择。(4)正视不足,积极补充自己。每个人都有成功与失败,失败体验如同阴影,挥不去赶不走,进而影响情绪。“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自己有足够信心,一样可以征服世界。当然这需要有知识的积累,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很多的,看书、读报、听广播、上网……经过不断积累,知识面自然会拓宽的。 人际交往需要真诚,需要热情,要平等、讲信用、宽宏大度。它是人与人的沟通,是一种需要勇气和智慧的艺术,而掌握的尺度则需要在实践中去仔细体会。 4.小结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建立,个人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若自我评价过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别人的评价过分关注,多疑,担心形象受损。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胆怯、害羞,压抑言行,害怕暴露自己弱点。正如程某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这种闭锁心理很自然地影响了与他人的交往。因此,自卑心理较重者,往往缺少朋友,不轻易对他人坦露内心,觉得他人随时都在评价自己,易产生孤独感。可以说,自卑是一系列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形成自卑一交往不顺一孤独的模式。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使其树立自信,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克服自卑。 (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