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如题所述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它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3种: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脏和这些血管连成一个密闭的管道,遍布全身。心脏将血液排入动脉,经毛细血管、静脉又回到心脏,然后再排出,再回来,这样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可分为2部分。一部分以右半心脏开始,把从静脉回到心脏的血液经过肺动脉输送到肺,在那里放出二氧化碳,吸取氧气,再从肺静脉回到左半心脏。这一部分血液循环范围比较小,叫做小循环。因为经过肺,又叫肺循环。另一部分从左半心脏开始,经过主动脉到全身,再通过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半心脏,把从肺静脉回到心脏的含氧较多的血液输送到全身,供给组织细胞氧气和养料,并把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心脏。这一部分血液循环范围比较大,叫做大循环。因为经过身体的大部分,又叫作体循环。

心脏

心脏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中心,也是血流的动力装置。心脏收缩和舒张好比水泵一压一放,使血液不断从心脏排入动脉,又不断从静脉回到心脏。心脏本身的氧气和养料由冠状动脉供应,冠状动脉有病时,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可以引起心脏病。

心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心脏在胸腔正中偏左,位于两肺之间,横隔之上,前面是胸骨和肋骨,后面是食管和脊柱。它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尖向下偏左前,称心尖,底朝上偏右,称心底。心底部有动、静脉出入,活动度小;心尖不受牵连,活动度大。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胸壁,形成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的位置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以内。

心脏是个中空器官,基构造主要包括心壁、心房、心室、房室瓣、半月瓣和传导系统。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壁内衬心内膜,外包心包膜。心包有内、外两屋,内层紧贴心肌,两层相连接,其间有腔隙,叫心包腔,腔里有少量浆液。心脏内的腔室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成左右两半,互不相通。如有异常通道,那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每半侧心脏又被横分为上下两个腔,上面较小的叫心房,下面较大的叫心室。房室之间有心内膜构成的活门,叫房室瓣,能开和关。左侧房室间有二个活瓣,叫二尖瓣;右侧房室间有三个活瓣,叫三尖瓣。这些活门只能向心室开,让血液流入心室而不能返回心房。此外,在心室和动脉之间也有三片半圆形瓣膜构成的活门,叫做半月瓣。在肺动脉口上的也叫肺动脉瓣,在主动脉口上的也叫主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动脉返回心室。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是由心内膜下一些特殊的心肌组织,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金野纤维所组成。这些心肌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奏地发生兴奋和传导兴奋。正常时窦房结发生兴奋的能力最强,它是整个心脏活动的起步点(或起搏点)。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沿传导系统先传心房,引起心房收缩,然后再传到心室,引起心室收缩。如果心脏活动的起搏点不在窦房结,或者心脏的兴奋传导过程发生障碍,则将导致心律失常。

心脏的活动:心脏活劫一次,包括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力增高,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将部分血液射入肺动脉和主动脉。心室收缩后舒张,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开放,血液从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同时从肺静脉和左心房流人左心室。然后心房收缩,把心房内血液进一步排入心室,接着心室再收缩。由于推动血液流动主要靠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所以常以心室的舒缩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一般所说的心脏收缩期就是指心室收缩期,心脏舒张期指心室舒张期。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率每分钟约60~100次,但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生理情况下,心率都不相同。新生儿的心率很快,每分钟达140次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至青春期,接近成年人的心率。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比男性稍快。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

心脏不断舒缩,输出血液,供给人体新陈代谢需要。心脏输出血液的量,称为心输出量,它可标志心脏功能的好坏。如果心脏功能差,则心输出量就会减少。在运动、劳动、情绪激动和怀孕等情况下,心肌收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心脏的活动由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来调节。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运动、劳动、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加强;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如睡眠时)心跳减慢。血液中一些内分泌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能使心跳快而强。电解质如钙、钾也能影响心跳。钙离子使心跳加强,钾离子则使心跳减弱。

在心脏活动过程中,瓣膜关闭的振动,以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用听诊器在心前区进行听诊时,一般可以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在心尖部听得最清楚,它标志心室收缩开始。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第2肋间胸骨左缘和右缘处听得最清楚,它标志心室舒张开始。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为心室收缩期,第二心音到下一次心跳的第一心音之间为心室舒张期。如果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或心房、心室间隔缺损,均可产生涡流出现杂音。

在心脏活动时,还伴随有生物电的变化。因为人体是导电体,这些电变化可传到体表,用心电图机将它记录下来,就成了心电图。某些心脏疾病常有电活动的改变,故心电图对诊断某些心脏疾病有重要意义。

血管

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管径随着分支由大逐渐变小,因此分为大、中、小三种动脉。

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心室收缩的力量,一方面推动血液在动脉内流动,另一方面,通过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侧压力,使管壁扩张,并形成动脉血压。心室舒张不射血时,扩张的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从而继续推动血液前进,并使动脉内保持一定血压。心室收缩和舒张时动脉内的压力不同,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它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它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脉压。动脉血压一般可在臂部测量。正常成人动脉收缩压为11.997~18.662千帕(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89~11.997千帕(60~90毫米汞柱),脉压为3.99~6.65千帕(30~50毫米汞柱)。血压常以收缩压/舒张压毫米汞柱表示。正常人一般在休息和安静时,血压较低;运动和激动时血压较高。收缩压高低主要与心输出量多少有关,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则主要与血流阻力,特别与小动脉口径有关。如果小动脉收缩,口径缩小,血流阻力就加大,则舒张压升高。通常讲的高血压病,主要是小动脉强烈收缩以致血流阻力过高所造成,所以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升高。脉压主要与大动脉弹性有关,老年人大动脉硬化,对血压波动的缓冲作用减弱,因此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距增加,即脉压增大。心室收缩时,血压升高,大动脉扩张;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大动脉回缩。大动脉管壁的这种搏动,称为动脉脉搏。这种搏动可沿大动脉管壁向中小动脉传播,因此在身体浅表的动脉如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和颞浅动脉等处可用手摸到这种搏动。

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微)动脉和小(微)静脉的微血管。它们在组织内反复分支成网。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血液中的氧气、营养物质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废物,可透过毛细血管臂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中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而组织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废物,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到血管内。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回流到血管中去,构成动态平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使组织液生成过多或组织液回流障碍,则动态平衡破坏,组织间隙中潴留过多液体,形成水肿。

静脉:是将血液从毛细血管运回心脏的管道。据所在部位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浅静脉在皮肤下面可以看到,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青筋”。上下肢的浅静脉常被用来抽血,进行静脉注射、输血和补液。头颈部和上肢静脉血最后汇合到上腔静脉;躯干和下肢静脉血则汇合到下腔静脉。腹腔器官如胃、肠、胰、脾等静脉汇合成门静脉,经过肝脏,由肝静脉入下腔静脉。由胃肠道吸收的养料即通过门静脉到肝脏,经过肝脏加工后,或储藏于肝脏,或由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回到心脏,再通过动脉分布到全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