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出自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全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二、赏析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原诗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鉴赏
全诗笔调轻松欢快,草长、莺飞、二月天、杨柳、春烟、儿童、东风、纸鸢等意象的叠加,酿造出一坛浓浓的醇酒,透着芳香,令人未饮先醉。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于村居生活的惬意与热爱。
这首诗结构谨严,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章法。
第一句起,交代季节;第二句承,对第一句加以补充发挥,把春天之美表现得更加充分;第三句转,由前两句写自然转向写人事,有了转,就能避免平铺直叙,使诗歌曲折有致;在第三句的铺垫与引导下,第四句“闪亮登场”,使作品出现高潮,并戛然而止,结束全篇,留下不尽的馀味。
运用起承转合章法的绝句,大体上都可以分为前两句与后两句两截。前后两截分开来讲,是两次起与承,即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另起,第四句承。但是前后两截又不能完全脱节,而是彼此关联,统一于同一个主题。例如这首诗即统一于“春居”这个题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