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感觉四肢发热,烦躁,请问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1.入睡难,入睡后易出汗,后半夜则睡不宁,频频转换睡姿和位置,有的孩子还会迷迷糊糊坐起来,换个位置躺下再睡,有的还会做梦,被梦境惊吓而睡。这些孩子大多喜欢趴着睡,有的还会打呼噜、咬牙齿。
2.动了肝风(实)的孩子,眼神不是很灵活,容易大喊大叫,脖子发硬,胸口发闷;肝气虚的孩子则容易咬牙,打哈欠,大喘气。
3.心火肝热的孩子还特别怕热,睡着时,容易踢被子、掀衣服,把肚子都露出来,有的干脆半夜把自己的衣服脱掉(对这些孩子,被子不要盖得太厚,但要注意腹部保暖)。
4.从舌苔脉相来看,“心火肝热”的孩子舌尖、嘴唇偏红,呼出的口气较热。有的孩子连手掌心都偏红,有口臭,大便干结不好拉。这些孩子往往会挑食,胃口较差,人消瘦。
5.由于“心火”重,孩子的性格也比较急躁,容易发脾气,倔强。
6.《小儿药证直诀》上还记载一种表现,“手寻衣领及乱捻物”为肝热,体征表现供各位家长参考。
如果孩子有明显的以上表现,一般来说就是心火肝热了。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采用清心平肝的办法来进行调理。
为什么孩子会心火肝热?
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理论渊源于《内经》,多代指病理上的邪正盛衰关系。“三不足两有余”主要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而言,亦因为这些生理特性,若一旦发病,常可产生可预知的特定的病理特点。这期我们重点来说说“两有余”。“两有余”是指“心常有余”、“肝常有余”。
心主惊——实则哭叫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哈欠、项急、闷顿;虚则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气温则内生气。——《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
两有余是生长发育迅速的宝宝正常状态:
中医中对“心”的地位是高于“脑”的,它是主管情感、意识的,所以有“心神”之称,属于“君主之官”,只有君王才能住在宫殿里(可以讲个故事给宝宝听:心里住着一位国王)。小儿因身体和内脏器官全而未壮,对于心神的自我控制并未成熟和稳定,所以易怒易经、同时也伴随着注意力集中,情绪浮动较大等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充沛和稳定,心神才能逐渐成熟和强壮起来。
脾生血,肝藏血。血液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吸收到身体内的各种营养素输布全身。宝宝的身体各项器官,只有在充沛的营养素供给下,身体各项器官才能逐渐成熟和强壮起来。肝之所以能随着生理状态的改变,而调节其血量,是因为在“有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心肝的气血亏虚,势必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和发育。
肝火大的宝宝会灼烧肝肾之阴而导致阴虚,一般采用“滋水涵木”的食材,用肝肾之阴、把亢盛的肝阳平下去,有以柔克刚的意思。
“心常有余”在生理上表现出小儿神思敏捷,聪明好奇,病理上则应当分为虚证和实证,此处的“心常有余”并非全指实证,心经的病变除了表现为烦躁、夜啼和口舌生疮等心火有余的实证之外,尚有心气不足,心神怯弱,易受惊吓的一面,因而在治疗上针对小儿心常有余的实证和虚证而分别选用补虚或泻实之法方才适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19
没什么的,开开窗透透气就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