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机婊的情绪不稳定、很善变?

如题所述

对不稳定情绪
 案例一:爱发火的男中学生
  有一位男中学生向老师讲了他的烦恼:我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可是有一点经常使我苦恼。我在与人相处时,常常为一些小事情发火。我很清楚爱发火不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办。我这是怎么啦?怎么样才能改变爱发火的坏习惯? 案例二:爱生闷气的女中学生
  有一位女中学生在来信中写道:我在家里是独生女,父母把我当成掌上明珠,我的家庭条件优越,我的成长也是一帆风顺。在别人看来我是十分幸福的,可是我的心情经常不舒畅。主要是我爱生闷气,不愉快的事情我常常憋在心里,弄得我郁郁寡欢。我父母不知道如何对待我,我的同学和朋友在和我交往的时候也很小心,他们不愿意与我过分接近。我已经意识到这样不好,可是自己又觉得不好改变。有什么好办法让我摆脱爱生闷气的坏习惯吗? 案例三:爱变脸的中学生
  有一位中学生反映:我曾经以为我的情绪已经很成熟了。但是仍然有些事情使我感到苦恼,情绪总是不稳定。比如说,当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时,情绪可高了,兴高采烈。可是如果谁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情绪就马上低沉下去,心里特别不痛快。可是仔细想一想,别人说的话没有什么很得罪人的地方。看电影、电视的时候,经常感动得热泪盈眶,有时候却很生气,恨不得把电视机砸了。和同学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因为激动而吵起嘴来,甚至动手打架,可是很快与同学又好得不得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太喜欢我。可是看到有的同学整天不声不响,“三锥子扎不出血来”,对什么事情都无动于衷,我都替他感到闷得慌。到底是我不正常呢还是别人不正常?能不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以上三个案例典型地代表了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大脑的重量尽管已经达到了成人正常重量,但是其发育并没有完全成熟,其调节能力仍然较差,大脑的抑制能力仍然不高,兴奋和抑制不均衡、不协调。与小学生相比,他们的情绪成熟多了,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情绪仍然表现出强烈性和不稳定性。这些特点经常困扰着他们,使他们产生不良的自我感觉和心理危机。   [一般表现]
  爱发火、好生闷气、情绪大起大落代表了中学生情绪的一般特点。爱发火是一种愤怒情绪,产生这种情绪往往有一些体内反应和外部表现。比如在生理上汗毛竖起、瞳孔扩大、四肢颤栗、周身燥热等;在外部表现上往往会说一些粗鲁的语言、产生冲动的行为,有时候会做一些遗憾终生的事情。爱发火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导致不良的人际气氛。尤其是男中学生,更容易用发火表达内心的愤怒。生闷气、耍小性子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心情。女中学生更倾向于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愤怒,表现为在精神上折磨自己,把已成事实的、盲目的、无用的怨恨留在自己的心里。生闷气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产生身心疾病——身体和心理相关的疾病。生闷气会使内脏活动和内分泌系统失常,造成胃口不佳,消化不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狭小的范围内,思考问题局限于很小的圈子,减退人的记忆力。情绪大起大落,经常产生度的大转弯,表现出不稳定性。这是中学生情绪的特点。爱发火、爱生闷气是其中的一种表现。爱发火和爱生闷气有时候会在一个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爱发火的同学往往也爱生闷气,反之亦然。不仅如此,这样的同学在高兴、兴奋激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也往往十分强烈。有的中学生高兴之极会忘乎所以,或为了感激别人而不惜代价。  [原因]
  中学生情绪的上述表现,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中学生生理的快速发育与心理的成熟不同步,大脑、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与他们社会经验、为人处事策略的逐渐积累形成矛盾,他们表现出情绪上的这些特点是必然的。除此之外,也应该注意产生这些不稳定情绪的其他原因,分清这些原因,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情绪,促进情绪乃至整个心理的成熟。
  中学生爱发火常见的原因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二是自尊心受到他人伤害;三是学习不顺利、身体不好或者发生了其它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特别是当中学生的愿望和目的始终不能实现和一再受到挫折的时候,会向外表现出一种愤怒情绪并表现出攻击性。
  有的中学生爱生闷气,常常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外部事件过于敏感,或者用有色眼镜消极看待事物。从认识上看,往往是因为这样的同学对引起自己生气的原因缺乏冷静客观的,思想上钻牛角尖,或者缺乏宽容心理,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松,不肯原谅其他人。有的同学在遇到挫折、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情时,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或者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优越的先天条件或者其他保障。有的同学在家里养成了任性、唯我独尊的习惯,把这种习惯带到学校里面,在处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时,仍然用在家里的行为方式对待同学,错误地以为通过生闷气、给别人脸色看可以解决问题。
中学生情绪的大起大落除了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外来复杂的交替作用等原因以外,中学生自己不注意调节与控制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方面的原因。他们可能缺乏外来指导,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也可能根本不知道情绪过分大起大落对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有少数同学得到老师和其他人错误的强化,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像上面的例子中,有的中学生被老师看成是“安分守己”、不“惹是生非”的“好”学生,导致少数中学生情绪情感冷漠、麻木,尽管没有了大起大落,但冷淡、对待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也是病态、不正常的。  [诊断评定]
  一般来说,健康的正常人产生的情绪也会随着事物性质的变化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体验,体验的强度随强度而有所变化。中学生的情绪比正常成年人的情绪起伏变化大一些,体验强烈一些,这是正常的。但是也不可否认,如果有个别中学生情绪起伏变化太大,某种情绪产生以后,持续的时间很长,不容易转变和消退,就可能产生了心理障碍或疾病。很多心理障碍和疾病都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往往是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最为典型的症状。例如,下述一些情绪情感表现就往往与心理疾病有关:
  1.情感高涨。表现为情感活动显著增强,经常欢欣喜悦、得意扬扬,说话时高昂,喜笑颜开,积极多动,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骄傲自负,有夸大色彩。这种状态不很稳定,有时会勃然大怒,但这种发怒会转瞬即逝。这种人主要的体验是心情开朗、舒畅和幸福,这种乐观和愉快情绪往往会感染周围的人,引起周围人的共鸣,所以往往被认为是健康、没有疾病的。如果发现这种人,最好让专门的检查一下,判断是否病态。
  2.情感欣快。表现与情感高涨有些类似,但是他们本质的区别在于情感欣快往往伴随着智能障碍出现,尽管这样的人表现为满意、幸福,但明显的给人以呆傻和愚蠢的感觉,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愉快和高兴。
  3.情感爆发。这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暴发性的情感异常,表现为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等等。这种人有时候顿足捶胸、嚎啕大哭,有时候兴高采烈、狂笑不已,有时候满地打滚儿、粗暴野蛮。情感爆发来得快、来得猛,时间短,有时候表现为撒娇、幼稚和演戏式的表情动作。
  4.病理性。这是一种带有一定程度意识障碍的突然、强烈而短暂的情感发作,人不能控制,产生的冲动性行为可能残暴凶狠,发作完后病人不能完全回忆所发生的一切。
  5.易激惹。也就是对一般轻微的容易产生剧烈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容易生气、激动和大发雷霆。
  6.情感倒错。这种人认识和情感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其情感体验和反应与外界性质不符合。遇到悲哀的事情却体验到喜悦,对高兴的事情却痛哭流涕、悲伤不已或无所谓。
  7.表情倒错。也就是表情动作与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现象。表面上抱头痛哭内心并不感到悲伤,也说不出痛苦的原因,有时候心里本来是高兴的,却显得非常伤心。
  8.情感淡漠。这种人对外界的任何都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是生离死别和久别重逢也无动于衷。平时面部表情呆板、冷漠无情,内心体验日益贫乏,与周围的环境逐渐失去情感上的。
  9.情感衰退。这种人对各种外界事物逐渐丧失相应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对重大干扰和侮辱可能偶尔表示一点愤怒或退缩反应,其他任何都不能引起他的情绪变化,完全丧失任何动机和欲念,完全属于麻木不仁的状态。 10.矛盾情绪。这种人对同一个人或一件事同时体验到两种相反的不同情绪:对亲人又喜欢又讨厌,但并不对这两种对立情感感到苦恼。
  应当特别注意,中学生朋友如果遇到情绪情感上的问题,不要轻易判断自己是否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因为这种判断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出结论的。把心理疾病硬往自己身上套,会产生消极暗示,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产生情绪问题,要到专业医学工作者或者心理那里寻求帮助,不要自我诊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2
心机婊都是内心比较脆弱的人,所以才更渴望他人的关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6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安神清脑方剂
第3个回答  2017-02-22
备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