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学新生先识字再学拼音 到底为什么

如题所述

a、o、e,b、p、m…
入小学,学拼音是几代人的“第一课”,这样的情况这学期变了!
今秋开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大变脸。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学拼音不再是语文第一课,学生们从简单汉字学起,再过渡到学拼音。
此外,新版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识字量由旧版的400个减少到新版的300个,口语交际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天津小学语文教材一直使用的是人教版,所以此次更换教材涉及到全市小学一年级新生。
新版本教材目录顺序
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旧教材目录顺序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
从理论上讲,先学拼音再识字,有助于孩子读准字音和认识更多新字,但在幼儿教育基本普及、音像影视作品繁荣的今天,绝大多数孩子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现实情况是,有的孩子本来读得挺顺溜的,一旦接触冷冰冰的拼音字母反而不适应,不少孩子还会产生一定的拼读障碍,甚至出现学了拼音反倒读不标准,不知道怎样读的现象。
人教版语文教材大变脸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赞赏。不少家长坦言把拼音推迟一点学,相当于给孩子一段时间去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这种改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规律,先认识字能顺利地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到学习中。
除了“先学汉字再学拼音”这个变化外,新版本语文教材的识字量也有所减少。第一册语文教材的识字量从之前的400降到了现在的300。而且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的汉字大部分都是与生活离得比较远的。同时,老版教材中的部分课文被替换,新教材中增加了儿童诗的比例。这些做法不仅降低了语文学习的难度,也让孩子们觉得语文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