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好、孩子不偷东西呢?

如题所述

教育好孩子不偷东西:
1、当孩子做出了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要给孩子定性为孩子道德有问题,而是要认识到这是孩子一个错误的做法,当孩子的道德发展进入自律化阶段的时候,我们只需及时指出来,跟孩子讲讲这么做为什么不对,孩子就知道了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虽然孩子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进行初步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但有时还是会产生言行脱节现象。所以,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是孩子道德意识发展的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道德意识在发展,就觉得孩子不会出现道德问题。
2、其实,三四年级是不良品德的酝酿和形成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很顾面子,自尊心很强。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因受到父母、老师的青睐,会越来越有自尊、自信。而一些成绩较差、经常捣乱的学生,因为被同学孤立,不被老师、家长接受,内心的压力很大,即使他们表现得很不在乎,但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极大伤害。特别是,当这样的孩子想通过恶作剧的形式获得大家的关注,而更加被孤立和不喜欢的时候,他们内心的痛苦和不满更加加剧,一旦寻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就很可能在青春期来一个大爆发:打架、伤人、网瘾、偷盗等。
3、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的德育切不可忽视,要把握孩子的特点,给以正确引导,以免集腋成裘,到了青春期酿成大爆发!
4、孩子八九岁以后,孩子的道德发展进入了自律期,学习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此时的孩子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而是想着要按照自己的意识去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趋利避害的心理特征,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多做,对自己有利的话就多说,不利的事情和话语则予以躲避。但是,这并不是说孩子就能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很好地掌控,因为孩子的控制力和判断力有限,难免犯错。
5、孩子有了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又比较容易受情势和他人影响,如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他们会主动模仿自己喜欢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8
偷窃行为在儿童中并非少见,但情节轻重不同,一般来说,问题虽然出在孩子的身上,但根子却在父母这里。比如家长在外面沾了小便宜,便在家里沾沾自喜,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悄悄地跟着学,随着沾小便宜的愿望逐渐增加,孩子往往也沾上小偷小摸的行为。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时,有的家长姑息不管,有的家长棍棒相见,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走向极端,滑得更远。应该说,孩子偷窃,家长是有责任的。� 孩子偷窃,绝大多数是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开始的。因此,对这类孩子进行矫治,必须先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他们现有的实际认识水平出发,逐步提高,应让孩子懂得偷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如果今日小偷小摸,就有可能在将来会大偷大摸,走上犯罪的歧途,通过反复教育,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增强改邪归正决心。� 对于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家长也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努力把他们从歧途上拉回来,否则他们会是非不分,破罐破摔。家长应从尊重、爱护的真诚愿望出发,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采用赞许、表扬、信任、奖励的方法,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唤起他们的荣誉感,消除对抗情绪,树立上进的信心。� 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在接受教育后,有时会有所改变。当新的行为尚未巩固时,旧的行为在短期内仍会影响他们。当孩子出现反复时,家长切不可急躁,既要批评,又要耐心说服,他孩子受到震动,感到内疚,才会自觉改正。
第2个回答  2020-03-25
如果孩子尚小,那么他缺乏识别能力,没有‘我的’、‘你的’的概念,即使拿了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也不能说是偷。但可以要求孩子及时归还别的小朋友的东西。
如果孩子大了(例如上小学了),具有识别能力,那么要教育孩子放学前清点自己的书包,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归还同学。家长可以经常询问孩子,需要添置哪些文具、用具,以免孩子需要时没有而去拿别人的。
第3个回答  2013-11-08
从小事做起,并告诉他偷东西的危害
第4个回答  2013-11-08
小孩子都有点的好好的和孩子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