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道德、法律的区别?

如题所述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

法律是一种公平的规则,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的保证实施为手段。法律需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演变,最终它也将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化产物,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习惯法的产生,到国家的诞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再到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开来,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法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一成不变的是:法律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会规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22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说,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称。
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律部门,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2
首先,三者起作用的机制不同,礼仪更多是个人的没有外在压力靠自我感觉来调整的行为规范,而道德是更多是双向的,受舆论的强制,受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等方式,来规范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法律则更多是体现国家意志,通过一整套执法机关强制实施。
其次,三者的评价标准不同。礼仪以美丑为标准,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法律是以合法非法、有罪无罪为标准。
第三,三者调整的关系不同,礼仪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调整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而法律调整的是同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礼仪、道德、法律三者在调解社会关系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任何社会都不是简单的一种在发挥作用,而是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社会秩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5-16
习俗:是一定的区域,长时间的历史的积累,生活中,说话,约定成俗的,大家都这样说,这样做,就是这个意思.
道德:应该分开讲,道,和 德,古时候道,有道的人士,遵循天地生生化化原理,德,是大家对于这个人的行为的高尚的认定,有修养的意思,联合在一起,运用在人身上,说明这个了达天地之道,依天而为,顺乎人理,是一种高度的评价.
现在生活中看:道德就是遵循礼仪,讲文明,合乎社会法律,不违背良心等意思.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制度.
习俗跟道德的区别:习俗可以使恶习,道德是高尚的,
统一之处:习俗跟道德都是大家的共同认同。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道德是对的,但是法律不一定对的.道德的标准和法律有很多交集,但也有很不同点,道德是人行为的内心准则,法律是国家强制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礼仪 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生活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道德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法律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