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六国之后王翦为何不顾秦王挽留回家养老?

如题所述

王翦,以及其儿子们对于秦国能够在战国末期一统六国的对外攻伐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六个国家里面其中由五个是他们父子给灭亡的,但是,在率60万大军灭掉楚国之后,王翦却主动向秦王嬴政提出请辞回家养老。

是因为王翦傻,或者自己真的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没用了吗?

不是,恰恰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天下大事和朝堂环境看得通透明达,以退自保。


1.功高盖主的隐忧。

自古以来,君臣关系讲究,君为上,臣为下,并且往往是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富贵,在面对共同的敌人的时候,君依赖于能臣,但是,当强大的敌人消灭之后,原本依赖的能臣就变成了君王最大的那个威胁,这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中很常见,比如,宋朝时候的杯酒释兵权,明朝朱元璋屠戮开国元老等都是此类原因,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维护王权。

君臣之间最怕的就是功高盖主,忤逆了君王的权威,尤其是功劳军权在握的时候,更会引起君王的忌惮,所谓也就是功劳有多大,后面的罪行可能就有多大,王翦父子的功劳毋庸置疑,一统六国中,五国败于他父子之手,可谓一时声名显赫。


2.以良田宝物打消秦王拿的顾虑。

其实,在秦王召集部将进攻楚国的时候,秦王就已经表现出了对王翦的隔阂和故意冷落。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朝堂之上,君臣讨论攻伐楚国的计策,在讨论到需要多少兵马的时候,大将李信说需要20万,王翦说需要60万,最终秦王任命李信率20万秦军进攻楚国,结果被项燕打败,其实,无论怎么样从哪个方面考虑,王翦都是灭楚的最佳人选,秦王的选择也引起了王翦的担心。

因此,在秦王任命王翦带兵出征的时候,他除了要求60万兵马之外还向秦王讨要了大量的良田宝物,他的手下对此迷惑不解,他解释说,只有这样,秦王才会觉得我带兵打仗仅仅是为了良田宝物,才会放心的把军队交给我。

由此可见,王翦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战神,而且更是官场上的明达之士,他深谙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在秦王需要自己打仗的时候尚能够善待自己,一旦六国统一大业完成,如果自己继续掌握军权,本就已经引起秦王猜忌的情况下,估计自己就会成为秦王的眼中钉,肉中刺了,不如自己主动告老还乡,远离朝堂,远离权力,秦王不再把自己视为对权力的威胁,念在自己过往的功劳,还能够得以安享晚年。

本文图片来自公开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2

关于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在秦国灭掉六国的过程当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翦执意要告老还乡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毕竟对于任何一个帝王来说,绝不容忍任何一个功高震主的人掌握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即便是秦始皇同样如此。毕竟王翦跟他的儿子王贲在秦朝统一六国的众多战役当中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跟老将王翦相比,当时的秦王反而更加喜欢任用年轻的王贲,毕竟他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算是他的宠臣跟亲信。

其实早在攻打楚国的时候,秦王嬴政就已经对老将王翦不是特别满意。特别是当他跟群臣商量灭楚大计时,王翦认为想要灭掉楚国必须要派六十万大军才行,李信则认为只要二十万人马足以,秦王当时就认为王翦老不堪用,选择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

最后的结果却出乎秦王意料,最后不得已只好亲自向王翦致歉并答应他加兵的请求才灭掉楚国,这对秦王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小的耻辱。只不过那时候还要依靠王翦去攻打这些国家,自然不会有其他的想法,此时统一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等到王翦灭掉楚国的时候,他在军中的威望基本达到顶峰。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秦王直接让王翦的儿子王贲继续领兵攻打其他的国家,反而将王翦调去南征百越,以此来消除隐患。王贲毕竟是秦王一手提拔上来的,自然对秦王感恩戴德,不敢有异心。秦王同样觉得直接自己能驾驭住王贲这样的将领,所以才那么放心将军事大权交到王贲手中。

王翦其实很早就知道功高震主的下场不会好,所以在得知秦王在他灭掉楚国之后让他攻打百越并没有一点的怨言,反而直接率领大军前往,以此来表明自己忠君的决心。等到秦朝建立以后,王翦因功被封为武成侯却选择了告老还乡,自然对秦始皇没有一点的威胁。

第2个回答  2020-12-22

虽然王翦与白起、李牧、廉颇并成为秦国四大名将,但是在秦王灭六国的时候,王翦的功劳是最大的。毫不夸张的说,秦朝有超过一半的疆土都是王翦、王贲父子俩打下来的。但是秦朝统一之后,王翦就再也没有在秦国的史书中出现过,后来秦始皇东巡之后,王翦的儿子王贲也不见了。那么他们都去了哪儿呢?

在六国里面,除了灭韩国的时候王翦没有参与之外,其他的五个国家不是王翦就是儿子王贲灭掉的。王翦是一个深谋远虑,极为稳重的人。很多出名的将领为了弘扬自己的威名,经常利用奇计取胜,讲究以少胜多。但是王翦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打仗的时候,必须要拥有与敌人相匹敌的兵力。

因此在征讨楚国的时候,秦始皇就犯了一个大错,惹了王翦生气。秦始皇将文武百官着急到一起,商量怎么样才能拿下楚国。王翦说必须要六十万。但是一个后起之秀李信却比较激进,认为二十万就行了。秦始皇听了李信的话之后非常高兴,因此就采用了李信的办法。不止如此,秦始皇还认为王翦老了不堪重用,因此就对他没有什么好脸色。

王翦因此就称病辞官回家了。没过多久,李信带领的秦军败得惨不忍睹。秦始皇这才赶紧亲自去请王翦出山,并且答应了他六十万军队的请求。王翦在出征前,向秦始皇讨要了大量的良田美宅。这就算了,在出关前又连续五次给秦始皇写信,督促秦始皇千万不要少了自己的赏赐。就连他的属下都看不下去了。

王翦说,他现在带领的这六十万军队几乎是秦国的全部的兵力,如果自己向秦王索要财物,他就会以为自己想要的只是财物,这样才会对自己放心。楚国灭亡之后,王翦就急流勇退,真正的回乡归隐,因此秦朝历史上从此没有了王翦的消息。

王贲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秦始皇东巡的时候,之后就毫无踪迹。有人说他也是趁机隐居了。后来项羽起兵伐秦。有人说他们父子被项羽灭了族,因为王翦父子正是灭掉楚国的将领。然而这只是谣言,因为王翦是琅琊王氏的始祖,他们被灭了,后来的琅琊王氏是从哪儿来的?对于王翦父子的去向,你们是怎么猜测的呢?

第3个回答  2020-05-27

这一点可以说就很好的体现出了王翦具有大智慧,能够看透官场上的门道,要知道在当时王翦基本上是属于位高权重了,而且在秦国横扫六国里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战国四大战神之一,王翦无论是声望还是权力在当时基本上也是属于顶峰了,但也恰恰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告老还乡,因为从史书上记载嬴政是位生性多疑的帝王,而且王翦此时基本上都是属于功高震主了,如果他这时候还不主动撤退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被永远的“留”在咸阳,而不是最后能够安度晚年。

在秦国统一之后,当时朝堂上基本也没有看到王翦的身影,反而是赵高这些没有参加过统一战争的人在挥斥方遒,其实对于这点往往是最能体现出王翦的智慧,在秦国灭掉其余几个国家后,当时也只剩南方的楚国还没有攻打,所以嬴政就询问王翦和李信,如果要攻破楚国的话需要多少兵力,王翦需要60万,而李信则是20万,也恰恰是这样当时王翦还被嬴政说人越来老胆子也越小,所以让李信率20万大军去攻打楚国后,王翦也选择了告老还乡,结果却没想率领20万大军的李信惨遭大败。

可以说李信的这次大败从而让嬴政意识到王翦的重要性,于是就亲自到了王翦家乡请求他重新出山,但是王翦最终磨不过嬴政,只能选择出山,但是唯一的要求就是要60万大军,其实王翦当时心中的顾虑无非就是如果功劳越大的话往往就会容易受到猜忌,这样的人一般在朝堂上是活不久的,还有就是要60万大军其实也是想要谨慎点,因为这是统一天下的最后一个国家了,如果失败的话无疑之前的战绩就都没啥作用了,所以最后就只能亲自率领着60万大军前去攻打楚国。

但是在攻打楚国之前王翦就开始向嬴政讨要钱财和封地,理由还是自己年纪大了,如果不幸战死的话还能给后代们留点家产,对此嬴政自然就答应了,但是在出征后还屡次派人向嬴政讨要,可以说他当时的这种行为都差点没把他底下的人给吓坏了,其实他这样的目的主要还是给嬴政转达一个信息,我对权力没啥欲望,我只想安心的做个土财主,因为他当时手里掌握的是秦国的大部分兵力了,如果不做这些的话难免在回朝后第一时间就会被赐死,所以在打胜仗后他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告老还乡,也恰恰是他的这种行为从而使得他最后能够安度晚年。

第4个回答  2020-05-27
因为王翦已经看到了秦国的未来,他明白只有回家养老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