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第一位老板,是个地地道道的纽约人,他讲话操着一口正宗纽约腔,而据说纽约口音也标志着典型的美式英语的语音和语调。他这个人自己喜欢咬文嚼字,自然也 非常在意别人讲话的发音和语调。记得那时每周一次的研究小组讨论会,经常被他搞成了纠正我们这帮外国学生发音和练习说话的研讨会。他讲究发音,不光是日常 用语,连专业词汇也不放过。我那时才意识到,许多专业术语只是认识,要真正把它们正确地讲出来,还真得费点功夫。使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是,有一个学期一开学,系主任就召集所有做助教工作的研究生(其中大部分是外国学生)开会,要求大家必须参加一个英语强化培训课程,而且只有取得B以上成绩的人,才能保留助教的位置。后来大家才弄清个中原委,原来假期中,许多学生家长向校方反应,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选 的课程,由于很多是聘用了外国学生做助教,辅导课或实验课讲不清楚,从而影响了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要知道,这是一家私立大学,人家可不想把银子白白地扔 到水里。但是校方为了节省开支,也不想花大钱去雇佣正式员工来做助教。最后妥协的结果,学校同意开设英语强化课程,来提高外国学生的英文表达水平。我的一位好友,在我看来她的英文很棒,MBA毕业后找到了挺不错的职位,应该说是属于职场上很顺利的那种人。可是工作了几年下来,她向我倾诉苦衷,说是每年她的上司在给她的评语中,都会加上这样一条,需要进一步提高英文水平。别小看这句话呀,其代价就是我的朋友年终成绩只能被评定为B,而这个B是直接对应着工资的晋升的。也许她所从事的工作,与客户打交道比较频繁,要求语言表达的能力比较强。而这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就如同哪壶水不开提哪壶了。所以,美国人是否在乎别人的英语口语水平,应该与你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在银行,我经常会看到许多印度人,在做着接待顾客/客户的工作,却很少看到中国人。尽管印度人说英文也带口音,但却是能被他们所接受和认可的。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说说我印象中的印度人,主要感到印度人在公众场合敢于讲话,他们似乎对自己说的英语很自信,而这种自信又反过来影响了他们参与公众活动的兴致和态度。谁都知道,孩子的语言功能是要从小抓起的,从三岁的学前班,一直到小学毕业,整个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孩子语言功能日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