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起首的第一点为全字的定下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设定准则。

出处:初唐·孙过庭《书谱》

原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假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

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珠和璧,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吝筌蹄。

译文:

《易经》上说:“观看天文,可以察知自然变化;了解人类社会,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何况书法的妙处。假使笔法奥秘之处也未掌握,就须经过反复实践,以指使手中之笔。学书须懂得使点画能体现情趣,全面研究起笔收锋的原理,融合虫书、隶书的韵致。体会到用五材来制作器物;像用八音作曲,演奏起来感受也就兴会无穷。

若把多个笔画摆在一起,它们的形状应各不相同;几个点排列一块,体态也应各有区别。起首的第一点为全字的定下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设定准则。笔画各有伸展又不相互侵犯,结体彼此和谐又不完全一致;留笔不感到迟缓,走笔不流于滑速;燥笔中间有湿润,浓墨中使出枯涩。

不依尺规能令方圆适度,弃用钩绳而致曲直合宜;使锋忽露而忽藏,运毫若行又若止,极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调于纸上;心手相应,毫无拘束。这样,自然可以背离羲之、献之的法则而不失误,违反钟繇、张芝的规范仍得工妙。

扩展资料

一、赏析

初唐书论,最重要的还是孙过庭的《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 书法艺术的根本追求何在?书法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中国书学真正成熟与自觉的表现。而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二、作者简介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曾任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胸怀大志,博雅好古。擅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宋米芾以为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过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3
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意思是说,写书法起笔时的第一点就是整个字的规范,第一个字就是整幅作品的标准。这第一点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字所有笔画的好坏,那第一个字的成败,也关系到整幅作品所有字的成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意思是说,写书法起笔时的第一点就是整个字的规范,第一个字就是整幅作品的标准。这第一点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字所有笔画的好坏,那第一个字的成败,也关系到整幅作品所有字的成败。”做工作恰如这一’,甘当表率才能做好工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