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为什么被推翻呢?

如题所述

因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后遭遇列强入侵,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清政府会被推翻。

清朝于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势大坠,知识分子莫不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主要分成立宪派与革命派两种改革路线。

1901年,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立宪运动,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希望让光绪帝成为立宪君主。

而慈禧太后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欧日的改革而推行清末新政。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宪、建立清朝新军、废除科举、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改革。而革命派对清廷的改革失望,他们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

孙文于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黄兴于长沙成立的华兴会;同年,蔡元培于上海成立光复会。

1905年,孙文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革命派联合旧有反清势力如三合会、洪门等,在华南地区发起了十次起事,并将势力渗入华中、华南的清朝新军。

当时立宪派与革命派为改革方式发生争执,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廷也承诺实行立宪。1907年,清廷筹设资政院,预备立宪,并筹备在各省开办咨议局。

1908年7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命令各省在一年之内成立咨议局。同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成立代议会。

在立宪派成员的请愿下,清廷宣布预定在1913年召开国会。同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皆去世,溥仪继位,即宣统帝,其父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

1911年5月,清廷组成由庆亲王奕劻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不过,该内阁中的很多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很多转向于革命派合作。

同年5月,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10月,革命派于湖北发起武昌起义,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

清廷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兵。袁世凯一方面于阳夏战争中向革命军施压,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南北议和的形势。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扩展资料:

清朝货币大体上采银两与铜钱并用的银铜双本位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但银的地位更见重要。因海外贸易发达,白银大量从国外输入,康雍乾盛世流通的外国银元除西班牙银元外。

还有葡萄牙银元、威尼斯银元、荷兰银元、法国银元等。鸦片战争前后,需要固定形式的银币出现,正式使用机器铸造银币则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

鸦片战争前,由于英国将大量鸦片销入中国,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需要更多的铜钱才能换取白银。由于白银是百姓纳税的固定货币,这带动了通货膨胀,严重恶化经济。

使得曾经于1651年顺治帝发行纸币,到1843年咸丰帝又发行大清宝钞与户部官票等纸币,以稳定清朝经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0-04-09
是清政府的颟顸与极端顽固,最后"造就"了辛亥革命的"激进"。纵观晚清历史,每当还有一线希望、还能控制一定局面的时候,清廷总是拒不变革;只到时机已逝、完全丧失操控能力的时候,它才匆匆忙忙地被动"变革"。改革愈迟,所付出的"利息"也将愈大。但清廷对此似乎毫无认识,它总是在下一个阶段才做原本是上一个阶段应做的事情,而且拒不"付息",不愿再多做一点让步和妥协,步步被动,一拖再拖,一误再误,完全丧失了变革的主动权,始终是被"形势"推着走。这样,它后来便不得不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直到完全破产。被尊为"辛亥之父"的孙中山并非一开始就想"干革命"的,而是想方设法通过王韬上书李鸿章,想走"改良"路线。只是在"改良"被拒之后,他才立志"革命"。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之所以被辛亥革命"打断",主要在于它的"新政"、"立宪"一拖再拖、非常被动。清政府在政治上拒不变革,经济的政策也摇摆不定,主要是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时紧时松,经常大幅度摇摆。就在1911年5月推出人心失尽的"皇族内阁"之时,它又倒行逆施地宣布要将原本经它同意的、具有合法性的股份制的民营铁路收归国有。为了保卫自己的产权,以绅商为主的几省股民自然要发起"保路运动"。四川保路风潮最为激烈,最后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然而,四川的保路运动的绅商首领一开始坚持的是毫不过激的"文明争路",他们刊发光绪牌位和以前谕旨中"庶政公诸舆论"、"川路准归商办"两句话,令各家各户张贴,还要设案焚香。凡此种种,不可谓不文明、不温和、不理性、不克制、不合理、不合法。但是,清政府还是在9月初逮捕了领导保路的绅商首领,随后在成都开枪打死三十余名手无寸铁的和平请愿者!这究竟是绅商"过激"还是清政府"过激"?与一个月后的辛亥革命、清王朝的垮台又有何因果联系?史实彰彰,不须多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28

1、人民和政府对皇帝存在幻想,认为只要皇帝掌权就能改变自强,改变被列强随意欺辱的现象,就像日本一样。
2、清朝政治腐败,绝大部分的官员都属于无能怕事之辈,他们的目标不是自强,而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清政府要是倒了,他们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
3、列强的扶植,他们需要一个能领导中国的代理人,这个代理人必须能被接受而且还不能引起人们去列强的不满。
4、当时的思想还是与皇权的封建思想为主,民主思想还没觉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1-31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已经失去了民心,光绪派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去和日本人和谈,便签定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日本便一直虎视眈眈的中国的国土,孙中山得知此事之后。边上书李鸿章,李鸿章没有接见孙中山。孙中山暗中发誓要推翻清朝,孙中山便去了日本,见到了黄兴。二人相见,一见如故。在日本组织了同盟会。以推翻清朝为口号,发动了黄花岗起义,举世震惊。后来,四川保路运动爆发。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四川第一个成为了全国脱离清朝管辖的县,之后,革命党发动了武昌起义,起义军攻克武昌,汉口,汉阳,瑞澄逃跑,宣统震怒。并派荫昌和袁世凯剿灭武昌里的革命党人。后来袁世凯并没有去剿灭革命党。而是冯国璋,去剿革命党人。袁世凯组织了南北议和,并让冯国璋停止进攻。唐绍仪带人和伍廷芳举行会谈,孙中山知道之后,便发了电报,说总统推定黎君。闻黎有请推袁之说,合宜亦善,满清时代,但求早日巩固国基,之后南北议和告成,之后,荣裕太后让张謇写了退位诏书,宣布清朝灭亡。民国成立,这是革命党人的付出,所以才推翻了腐败的清政府……
第4个回答  2013-11-06
唉 古今无不亡之国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