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民心网解决好农村方面群众诉求

如题所述

最近,有的市给省纪委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主要是要增加民心网诉求办理的力量。看了之后,引发了我一些思考,可能是我们在工作的把握上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办理责任主体的划定和诉求办理件的流转。 我们多次强调,民心网诉求办理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因为从民心网诉求问题的构成来说,大部分是民生问题,而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对典型的举报问题进行立案查处,一条是对各责任主体办理工作实施监督。应该说纪检监察机关、纠风部门负责查处的任务并不是很重的,因为举报需要查处的问题涉及到追责的毕竟是少数,大量问题是涉及到民生领域的诉求,这些问题本应该由政府职能部门去解决,或者由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来解决。群众在民心网上提出了诉求,民心网帮他们转到责任主体单位,这些单位应该认真办理,办得好的要表扬,办得不好的则由纪检监察、纠风部门进行督办,始终保持监督检查的定位,这样才能整合调动更大的力量把群众诉求办好。不然的话,容易发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把责任搂在怀里,淡化了办理主体的责任,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个方面是大量的诉求问题,特别是政民互动这块,都集中到纪检监察机关的手里,不堪重负,将带来很多问题。所以说,我们应该很好地明确这样一个思路,沿着正确的路子走,不管是诉求办理,还是政民互动,才会真正办出成效,具有生命力。 对于政民互动而言,要走的第一步就是把责任主体找准,想方设法和责任主体互动。也就是说政民互动应该实施全部问题直办,而且责任主体一定要下沉到最初级的责任主体上,减少中间环节,这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也必须这样走,可以发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好各级部门参与互动,但是绝不参与办理。对诉求办理来说,一定要使各市的分平台和省里的总平台都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工作,省市分平台的承办人都一起来面对责任主体,而不是有一个层级。目前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各市的分平台总是找各县区的纪委来办件,这不符合民心网的发展方向,久而久之加大了县区纪委的负担,弱化了县级政府部门的责任,不是民心网的初衷,也不符合方向,必须逐步调整,加以纠正。如果我们的市县纪委想了解办理情况,想掌握数据,可以在民心网后台共享,共享的条件是有的,应该更多地去增大信息共享的比例,让市县特别是县区纪委参与到督办里面来,而不是参与到办理工作中,这个问题必须注意。 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县区的民心网工作站,可能要增加一些力量,增加的力量也不是办诉求的力量,而是监督协调的力量,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必须注意。 有的同志提出诉求办理压力大、力量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存在的,而且随着民心网的发展,随着诉求量的增大,这个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但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也绝不是在纪委里面加人。我们应当看到,各级政府部门、各个公共企事业单位是有力量把群众的诉求办好的,而且如果把责任下沉的话,每个单位的诉求办理的量并不很大,况且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各公共企业事业单位也应该真正重视老百姓的事,加强这方面的力量,这样也能够解决机关人浮于事的问题,解决作风不良的问题。我们要相信这一点,相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能够把老百姓的事办好,我们不要担当过度,包打天下。 应当说,纪检监察的监督力量给了民心网诉求办理以强大的支撑,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发挥监督的作用,加大督办的力度,加大追则的力度,用这个来推动全局的诉求办理,这是我们纪检监察的职责,在民心网的诉求办理和政民互动中,坚守这个职责尤其重要。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这样的,有时偏重于某一方面问题的解决,却会影响到方向性的问题,影响到全局性的问题。目前来说,特别是政民互动,主要任务还是修渠,开路子,通渠道,启动积极性,这要用规则来说话。这个任务很艰巨,也会很漫长,不要着急,不要看一些问题不解决就着急,陷到具体问题里就迷乱方向,我们不能习惯于走顺畅的路而忘了方向,我们也不能因为正确的道路上有一堵墙,有一道坎,我们就绕着走,这都不是我们需要的。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谈谈工作的方向感》,方向和路线、方针和原则,始终是我们的生命线,要想谋大事,要想谋长久的发展,一定不能丢掉这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