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指什么?

十八大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指什么?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并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对我们党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南。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首先要准确理解领会其深刻内涵。
  从覆盖人群而言,共享是全民共享。
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国家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的。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全民共享,首先是全体人民都能从改革发展中受益。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人民既是抽象的、整体的,又是具体的、分阶层的。全民共享就要使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绝不让一个人掉队。
其次,全民共享绝不意味着没有差别。人的智力高低、体力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家庭条件的差异是客观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搞没有差别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对于付出更多劳动、更多努力,拥有更多知识、更多资本,创造更多价值、做出更多贡献的人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社会差别原则。全民共享就是要做到每个公民付出与回报成适当比例,根据付出各得其所。
第三,人民享有的差距不能过大。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下去,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如果人与人享有的差距悬殊,出现两极分化,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又会带来社会不稳、经济发展受损等严重问题。全民共享,就要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我国现阶段,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从享受内容而言,共享是全面共享。
社会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人民的需求是全面的需求。发展的全面性和人的需求全面性,决定了人民共享的全面性。从领域来说,全面共享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共享,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缺位。有些人一说到共享,就把共享简单等同于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一种片面的误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共享,但不是共享的唯一内容。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政治权利、精神文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共享的需求更加强烈。
这就要求我们统筹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全面保障人民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把人民的关注点变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解决住房、就业、孩子上学、食品安全、退休养老、医疗卫生、环境污染等重大现实问题上取得进展,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从环节来说,全面共享包括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的共享。发展权利共享是共享的逻辑起点和先决条件,发展机会共享是共享发展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发展成果共享是共享的重要体现和必然结果。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当前我国不仅存在发展成果共享的不平等,还存在发展权利、发展机会的不平等。比如,人们所处地区不同、家庭出身不同、体制编制不同,在享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异。必须本着公平正义原则,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从实现途径而言,共享是共建共享。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
人民群众中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而且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共同建设,才能不断发展进步。汉代王符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首先,要调动人民共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极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才能有效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说明我们党对人民首创精神的高度重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要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释放人民的创造潜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三是要更加广泛凝神聚力推动发展。人心齐,泰山移。要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推进发展的主力军,始终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把广大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甚至包括最大限度用好可能争取的国际力量,努力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从发展进程而言,共享是渐进共享。
共享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和既定目标。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加上历史遗留问题和自然资源差异等因素,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还比较突出,共享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相比差距还很大。推进共享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等基本国情,作出理性有效可行的政策制度安排。
一方面要积极作为,努力合理回应人民群众诉求,落实先富带动后富的庄严承诺,加大对落后地区、低收入群体的投入支持力度,尤其要实施好精准扶贫政策,打好扶贫攻坚战;要打破不合理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壁垒,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力解决当前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共享不均问题。
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充分考虑各种客观条件和可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积小胜为大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防止草率冒进,欲速而不达,或寅吃卯粮,因过度投入而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既让人民坚定共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又让人民看到共享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使渐进共享、和谐发展成为举世共识。
  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是紧密相关、融会相通的。全民共享是目标,全面共享是内容,共建共享是基础,渐进共享是途径,贯穿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价值是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07

  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建构和完善对实现共享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方面的部署,是共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蕴涵了一系列关涉共享发展的制度建构与完善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巩固,以及有利于推动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是实现共享发展的两个关键着力点。

  一、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形态层面的制度因素不仅是影响社会发展速度和前景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左右能否真正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性条件。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对印度侵略所造成的后果时指出,印度人之所以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新世界,使得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如果离开经济基础谈共享发展问题,是不可能获得彻底正确的答案的。

  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广大劳动者才能够不仅获得创造财富的权利,更获得平等享有劳动成果的权利,真正成为他们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主人。中国道路的探索尤其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以来中国只有在彻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最终选择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才逐渐走上独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逐渐走上共享发展的现实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水平,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当前存在的社会贫富分化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不平等现象,虽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必须正视经济基础这个不可忽略的关键性因素。私人资本的大规模存在以及公有制经济在实践中出现的对社会主义原则的偏离现象,是分析这一问题起因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在实践中体现共享发展的取向:

  一方面,必须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坚决拒绝大规模私有化的主张,切实防止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沦为私有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必须在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的同时,按照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对国有经济做出一系列战略调整,不断提升国有经济之于社会主义的意义与价值。

  二、加快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持续增强,随着劳资、干群等一些矛盾和问题的不断出现,公平正义的问题已经上升为中国道路探索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推进共享发展的过程,则必然是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扩大和提升的过程。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判断,也许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但对此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解决,因为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更谈不上社会主义的未来。维护和实现公正的制度化安排必须成为共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要在建立和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阶层利益表达机制、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大力气,取得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

  加快完善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推动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基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构筑起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实践标识。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完善制度要遵循差异性原则,着力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理论界在共享发展的实践取向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应该看到,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初衷首先在于对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机会平等还远远没有充分兑现,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均等化等一系列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上,做出最有利于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的安排,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在共享发展的旗帜下,通过构建和完善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好根基铺好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所要坚持的方向和要完成的重大任务。

第2个回答  2021-01-0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