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药王菩萨,指的是谁?

如题所述

药王菩萨是一位非常殊胜的菩萨,据佛教经典记载,药王,梵名音译鞞逝舍罗惹。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药王菩萨,《法华经》里记载的燃烧自身,以供养诸佛的大菩萨,也是施与良药给众生,以除治众生身心病苦的大士。传说药王可以让一切众生远离病苦、贫苦、逆苦、业苦之良药。药王菩萨就是要施与众生种种重病的良药,使众生身心安康。所以古人对这样能使人脱离病痛的神明十分景仰,将其神化供奉在庙宇当中。

佛教中的每一位菩萨都有自己特定的塑像,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固定得死死的。药王菩萨形像一般为顶戴宝冠,左手握拳,置于腰部,右手屈臂,置放胸前,而以拇指、中指、无名指执持药树。三昧耶形为阿迦陀药,或为莲花,如下图:

在我们看到的药王菩萨形象中,很多人会把药上菩萨跟其混淆,确实会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就是是一对兄弟,一名星宿光,一名电光明。虽然兄弟俩都是远近闻名的医生,却一直无缘正法,只是依着善良的本性和精湛的医术在乱世中默默地济世救人。药王菩萨以各种雪山良药供养诸比丘众,发菩提心,作菩萨愿,兄弟药上菩萨效学兄长,众僧服良药已得闻妙法,以药力故除去四大增损及烦恼嗔恚二种病。释迦牟尼佛知道以后,还告诉弥勒菩萨说:“这位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药上菩萨也将在药王之后成佛,号净藏如来,所以药王菩萨就是这么来的。

药王菩萨被广为流传的故事就是燃身供佛。“服诸香,饮香油,燃自身供养佛一千二百年”说的就是药王菩萨服食妙香,又把自己的身体涂上香油,燃烧身体,布施供养于佛。

“命终后复化生于净德王之家,受日月净明德如来之付嘱,于彼佛灭度后造八万四千塔。其自身亦于七万二千年间,燃臂供养其塔“ 讲述的是药王供养完毕之后,用自己的双臂供养八万四千座塔。

药王菩萨燃身供佛,不仅是燃烧肉身之供养,实际上表示他代表尽其一生、无我忘我、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即是广度众生 。

药王菩萨留给大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暗示和鼓舞,他指示我们不但要医好现病,也要医好历劫之病。故此我们要施药、施妙法于百千大众,令其彻底离开病苦、痛苦,这才是药王菩萨真正的施药精神。人们在供奉药王菩萨也是希望能够去除病痛,希望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无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古代的医圣们,一方面在治病救人,解除人的痛苦时,还不忘教导世人要学会修养身心,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而不幸被病魔折磨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遇到一位良医,药到病除,早日康复。

因此,在中国数千年的民俗文化信仰中,药王信仰十分普遍。古人还将在医学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贤们,奉若神灵。

随着历代著名医家之神的出现,道教文化中,将他们归纳为3大“药皇”和10大“药祖”。

他们分别是谁呢?我们先来谈谈三大药皇。

“源易缘”注意到,道教中尊奉的三大“药皇”,分别是:伏羲、神农和黄帝。也就是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中国华夏文明的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虽然是神话故事,但都是属于华夏文明。

“三皇”为何会被尊奉为药皇呢?这自然有一定的来历。

传统文化中,圣人伏羲在生存恶劣和残酷的原始社会条件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观诸身,一画开天地,演绎成先天八卦。

伏羲圣人的八卦,使得八卦文化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道家崇为“三玄之一”。

《易经》的应用包括有命、卜、医、山、相“五术”之法,而《周易》的象、数、理的应用与辩证思想对中医的影响很大,中医学吸收了这一哲理。

古人认为“易医相通。”因此,伏羲圣人成为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人。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他同样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有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发明了农耕技术、医术,制定了历法等。

神农氏所著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被尊奉为:五谷之仙、农业之祖、医药之祖等。

轩辕黄帝的《黄帝内经》,也是中国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观点也大多渊源于《周易》的基本思想;

道教中尊奉的“十大药祖”,一般认为是:“药王”孙思邈、“脉学之宗”扁鹊、“外科鼻祖”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针灸鼻祖”皇甫谧、“小仙翁”(药皇)葛洪、“儿科之圣”钱乙、“丹溪先生” 朱震亨、“药圣”李时珍、“温病学家”叶天士等。

“源易缘”留心到,在中国的佛教中,有一位“药王菩萨”。在一些宗教场所,药王菩萨还会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在一起供奉。

那么,佛教中被尊为“药王菩萨”的又是谁?

在道教供奉的十大“药神”中,唯有孙思邈被尊为“药王”,排在药神之首。

中国佛教中的“药王菩萨”与真人孙思邈有没有关系呢?

在佛经《法华经》中,记载有一个故事。一位僧人在山上,突遇大雾迷路。隐约中他看到有处宫殿,僧人迎面走了过去。

到了门口,一童子出来迎接,告诉僧人因他常年诵读的《法华经》,主人很喜欢听,专门安排他来迎接他。

僧人走到宫殿里后,为这位神秘的主人诵读了一遍,受到了盛情款待。

第二天起,这位僧人却发现,他像做了场梦,房子不见了。他的手掌里却多了3个字:孙思邈。

中国的历史上,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传说活了160多岁,晚年隐居于陕西省铜川市的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著有医学典籍 《千金方》。

由于孙思邈生前有颗菩萨心肠,不分寒暑、走街串巷,无私施药、治病救人的神医,后被佛教尊封为“药王菩萨”。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国老故事》、《中国道教》、《中国佛教》等;

第2个回答  2020-10-03
佛教中的药王菩萨指的是孙思邈。在中国的历史上,孙思邈穿梭,活到160多岁,著有医学典籍《千金方》。传闻孙思邈生前有颗菩萨心肠,悬壶济世,拯救世人,不畏寒暑,走街串巷,因此被佛教尊封为药王菩萨
第3个回答  2020-10-03
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被作为佛陀的左右胁侍。药王、药上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
第4个回答  2020-09-30
一名叫星宿光的男子,曾以各种雪山良药供养诸比丘众,发菩提心,作菩萨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