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不陪读母慈子孝,一陪读鸡飞狗跳”?

如题所述

父母永远都最关心孩子的成绩,哪怕孩子在其他方面有着很多的闪光点,但是如果学习不好,在父母眼里也算不上好孩子。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执念,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才会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却总是被现实打败,每天都在上演不陪读母慈子孝,一陪读鸡飞狗跳的画面。

有的父母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当年是妥妥的学霸,985、211大学随便上,可是孩子却连9–2+3都掰扯不清楚。

有的父母总是控制不住情绪,面对孩子一无所措的小眼神,不是因为心梗去医院做了支架,就是因为脑出血躺在急诊室里输液,起因只是辅导孩子作业时受气太多。

不得不说陪读真的是一项世界上最艰难的任务之一,不管父母怎么说,孩子就是不会做,哪怕父母讲了一遍又一遍,孩子永远都是听不懂。

于是父母会自我怀疑,是自己讲的不够好吗?为什么孩子总是无法接受呢?

这种挫败感自然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很有可能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挫败感会严重的伤害父母

当孩子在父母身上寄托了越来越多的期待之后,他们所肩负的压力也就会越来越大。

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担心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没有帮助,更会担心孩子上不了好的学校,以后找不到好的工作,过不上高质量的生活。

有研究显示,只要家里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父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挫败感。

由于他们总是把孩子现在的行为和未来的发展自然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会让父母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更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到底什么才是挫败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挫败感就是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最终个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才会产生的心理感受。

这是一种负面的心态,所以父母一定要尽量避免。

为什么父母会出现挫败感?

1、社会中激烈的竞争

现在的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当然是幸福的,但是在精神方面却会有着更大的压力,其中一部分压力源于他们自己的上进心,更多的压力则是来源于父母。

他们对孩子有了太多的期待,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更是会倾注所有,如果孩子没有按照他们的期待去发展,那么父母就会出现挫败感。

2、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每天不仅要面对孩子,更是要面对做不完的家务,还有自己在单位里的事情。而他们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所以一旦他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阻碍,便会把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当他们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挫败感就会油然而生,只有冷静下来才能够真正的地思考问题。

3、不愿接受孩子的平凡

我们身边会出现天才、神童,这当然会让无数人羡慕,但是作为一名父母,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大部分的孩子都只是平凡的一员,他们并没有过人的天赋,在很多方面都表现的中规中矩。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平凡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无法接受,自然会产生挫败感。

如果这种挫败感父母没有进行掩盖,那么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导致孩子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从而产生自我否定。

如何远离挫败感,做到真正的陪伴?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信我们身边绝大多数父母陪伴孩子写作业时,不是一边催一边骂,就是时不时地刷着手机玩着游戏。这样的陪伴是无效陪伴,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或者是让孩子反感父母的行为,对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没有真正的帮助。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拿起书本。不要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写作业,而是可以静静的坐在他们身边,陪他们一起学习,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高质量陪伴。

2、注意自我能力的提升

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教育花费最多的国家,这当然不代表我国的父母最有经济实力,而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很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源于他们自己的焦虑,可是最终却会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用他们的努力替自己实现愿望。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首先和孩子一起努力,因为他们是孩子的最大榜样,他们努力的模样孩子会看在眼里。

当父母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孩子其实也会不断的进步。

3、虚心向孩子学习

孩子都喜欢当小老师,当然他们并不是都能顺利的找到学生。

所以父母不妨当孩子的学生,让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之后,把他们当天所学习到的知识向自己重新阐述一遍,当然不要忘记对孩子表达出崇拜之情,这样会让孩子感到骄傲。

所谓教才是最好的学,当孩子在重复他们所学的知识的同时,其实也是对知识加深记忆的一种方式。

这对激发孩子的思维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找到自信,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努力的做到最好。

4、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总是用批判性的目光去对待孩子,一会儿告诉孩子这个字写错了,一会告诉孩子那道题计算有误,不停的发着牢骚,埋怨孩子怎么这么粗心这么笨。这只会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负面情绪,甚至开始惧怕学习,从而导致厌学。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用积极归因失败能让孩子更快从失败中挣脱出来。

父母要学会肯定孩子,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这样孩子才会积极向前,不惧失败,因为父母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3
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很熟悉,不陪读书写作业的时候,看到孩子淘气都可爱,但是孩子一写作业,所表现出来的坏毛病和习惯会让家长瞬间崩溃,家长无法忍受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不好表现,所以就会变得鸡飞狗跳。
第2个回答  2020-11-23
因为大人和孩子之间永远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育上也不例外。陪读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更多矛盾。
第3个回答  2020-11-23
因为陪读的时候,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多,所以这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