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诗经六义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原词】诗经六义
【释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和赋、比、兴。风、雅、颂指的是《诗经》的分类,我们习惯上从音乐的性质上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是周王朝统辖之内的各诸侯国的地方音乐,共分为十五国风;雅,即正声,也就是最雅正的音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下的地区的音乐,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两种;颂,即祭祀乐歌,也就是周王朝及主要诸侯国祭祀先祖的音乐,又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等三种。赋、比、兴则是指《诗经》的三种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具体说法(解释)不一,不过我们一般都是采用南宋大儒、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诗集传》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单地说,赋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记叙(叙述)”这种表达方式;比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有时还可包括“类比”这种论证手法;兴就是托物起兴,是民歌最常采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