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更富有同理心

如题所述

如何具有同理心:

1. 把焦点放在别人的福利、利益与需求上

之前提过,对别人产生同理心,有一个认知上的成分。意思是,你必须有某些知识,才能和对方产生同理心。首先,一个人不是简单地对另一个人产生同理心;一个人必须为了某一件事而和对方产生同理心。这件事,可以适当地称之为同理心的“主题”。同理心的主题,一定是和目标的福利、利益与需求相违的事件或处境。我所说的“福利”,指的是促进幸福(快乐、没有痛楚或苦难)。我所说的“利益”,指的是认真持有的欲望、目标、生命计划、权利。我所说的“需求”,指的是食物、衣装、安身之处。(非实体的需求,如爱、亲密、自由、友情、归属感,我将之列为“利益”。)任何一个影响他人的福利、利益与需求的事物,也算为同理心的有关知识。

因此,如果你知道一个人失去了亲人,这个事实就算是有关知识。但是,如果你也知道这位亲人是被人醉酒驾车撞死的,这个事实也是有关知识。为什么?因为这个事实解释了损失。的确,逝者被这样一个随机、无必要、又意外的行为所害,强调了这个事件对目标会有多么具创伤力。因此,同理心的主题必须是违反目标的福利、利益与需求的事件或处境,这也包括了任何和这个逆境有关的事实(或事实宣称)。

2. 融入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这种融入他人的福利、利益与需求的能力,也需要有采用他人的价值观的能力。举例说明,我们大多数的人会理解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是如果这个亲人是宠物(像金鱼)呢?在这里,就算你自己不会哀悼一条金鱼的死,你可能还是会知道失去你爱的人的感受,因此你的同理心也可能会延伸到目标的损失。这个例子的主题,在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失去亲人,这是一种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同样的,一个人不需要是同性恋,也可以和一位伴侣不忠的同性恋者产生同理心。因此,同理心涉及的,是横跨多种人际关系和文化地融入人类的共同价值观的能力。

同理心的这个价值维度,是同理心的情感成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单单了解同理心的主题的有关事实,并不能体会目标的主观世界;你无法感受到他的经历。要有同理心,你就要为目标的处境感到“心疼”。在这里,你不只是处理事实,你也是在评估这些事实。你评估的是目标的经历有多糟:他的煎熬、他不被同行接受而感到的苦痛、亲人之死、意识到一生最爱的人对他不忠的痛楚、生计不保的恐惧、不断遇到坏运气的挫折感、等等。要达到这个地步,就必须先辨认出目标的不幸如何违反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观。你在这里要设身处地,想象自己若面对相同的处境的时候,感受会如何。现象学角度上,你还是和那个人有异,但是在心理角度上,你和那个人同在,面对着一样的逆境。从这个角度上,你可以意识到目标的经历,因为你和他共同度过这个不幸。它的糟,从这个共同的人际现象学观点,现在对你明显的揭示出来。

3. 暂停你经过考虑的批判

光是说出宣言,或者关于“恢复过来,继续走下去”的陈词滥调,不会让你接近目标的主观世界。你不会感受到痛楚或苦难,或者肌肉的紧绷。如果要如此感受,就得先摒除你的分析与批判,你也不能专注于解决问题。在这方面,同理心是反实际的。如果你面对目标的时候一心只想解决问题,你就不会和他共同感受到问题的真正或主观的感受。你会错过和他产生同理心的机会。况且,承受苦痛的人甚至不要听他们倾诉的人帮忙解决任何问题,至少暂时还不需要。他们可能只是要一个人知道他们的经历。解决问题,可以在同理心建立了密切关系和信任之后才进行。

这不代表你必须同意或接受你的目标的观点或价值评估。尽管如此,在产生同理心的过程中,你必须摒除你自己的评价、分析、评估,以便从主观角度看到目标的主观世界。当然,如果目标的主观世界变态或邪恶的话,这可能会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的人对非礼儿童或集体谋杀的人没有任何同理心。

4. 和目标建立连接关系

暂停的价值判断,同时将自己设于目标的主观角度,是产生同理心的必要条件。这种心理上的做法,被女权主义心理学家Blythe Clinche 称为“连接性的认识”(connected knowing)。Clinche 说:

连接性的认识的中心概念是想象性地依附,意即:从对方的眼中,以他的观点看待事物。……你必须暂停你的怀疑,把自己的观点置于一边,并尝试理解个中的逻辑。你最终不需要同意他的想法,但是你在处理的当下,就必须……“给予承认”。你要对这个想法有同理心,并且跟产生这个想法的人感同身受、一同思想。

要取得这样的知识,就要费尽心思,以便看得到目标所说的话当中的真相。“我看得到你从你和旧爱的关系恢复过来是那么的难,也知道你还是那么爱她;我感受得到你多么渴望再和她在一起,想到她和别人在一起,让你那么心痛。”这就是在和目标的价值观产生共鸣。这些价值观,即一厢情愿的爱、妒忌、绝望、权利被剥夺感,都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因此,你可以通过共同采纳这些价值观,和对方建立一种连接的关系。

这和Clinche 所谓的“分开性的认识”(separate knowing)有区别。“分开性的认识”,意思是面对目标的时候心存怀疑,以便反驳他所说的话。“我不能想象她这么对你,你还能那么爱她。你现在需要的是一位好的律师,以防她把你的钱给夺走。”你若是采取后者,你不是产生同理心;你无法进入目标的主观世界,反而是从外面分析、批评、剖析他的经历。你可能也会使他疏远你,也反过来使他不愿和你透露他的主观生活最私人、亲密的细节。但是,若是采取前者,即连接性的认识,你将能够进入目标的主观世界,因为你会如同这是自己的主观世界而思想、感受。最终,你或许不会接受目标的想法,但是你会成功地探索其细节,因而得到一个更有启发的观点,让你从中能分析、批评事物,并且提供建议或忠告。

我要强调的是,分开性和连接性的认识,都是认识的方法,因此它们在适当的场合中,各有它们的价值。分开性的认识利用的手法,包括魔鬼代言人和逻辑驳斥。它的主要媒介是逻辑性的辩论。因此,它运用于进行批判性思维,是恰当不过了。相反地,连接性的认识,适于产生同理心。他的主要媒介不是辩论,而是说故事。就如Clinche 所说:

她不是试着去评估她所观察的角度,而是试着去理解它。她不是问:“这是对的吗?”,而是在问:“它的意义是什么?”她问说:“你为什么这么想?”,意思是:“你经历了什么,让你采取那种立场?”,而不是:“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此事?”她寻找的是概念背后的故事。分开性的认识的声音是辩论;连接性的认识的声音是叙述。

因此,要有同理心,就要向目标发问能促进说故事的一些问题。利用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说你是失败者,这是什么意思?”,“你没被邀请参加婚礼舞会,可以说说你的感受吗?”,“你告诉她你的感受的时候,她说了什么?”,不会批判或挑战对方所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正因为遭遇大不幸,我对同理心也有了深层的理解。

以前,我认为感同身受很容易,就是学会换位思考,但在生病的那段时间,亲人朋友对我的安慰,有时我会有种莫名的落寞感和距离感,比如,有朋友劝慰我说"想开点儿,不要想那么多了"、"其实你没必要这么想的"等等,我知道他们都是出于好心,但在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不被理解,甚至感到孤独,看来,学会换位思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外,当我去安慰其他战友(病友)时,也会觉得无力,经常努力换位思考,但还是不太明白对方的心理和反应。

正是这些困扰,让我对同理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天的文章,我就来说说,如何培养同理心。

如何培养同理心?这两句话非常受用
1.有些安慰的话,其实是一种"否定"
有时,我们对亲友说出自己内心的不快乐、悲伤、难过,得不到相应的安慰和满足,其实是因为他们看似鼓励的话语背后,有种"否定"的意味。

比如,我和一个朋友说起自己患病的痛苦经历,她和我说"你不要那么担心,我认识一个阿姨,和你一样的病,现在好好的",这么一番话,应该是在鼓励我,但我内心有种距离感,因为我觉得她不懂我。

我需要的是她能够感受到我的恐惧,而她却在否定我的感受,觉得我不该担心和害怕。

现实情况是,生了这么大的病,谁能不忧虑呢?有时连我们自己也认为,自己不该想不开,不该那么焦虑不安,可问题就在这里,因为这些都是在否定自己的真实感受。

被否定,然后我们选择压抑这种情绪,而这就是一种强迫,于是我们感觉到不被理解,有种距离感。

说到底就是,我们无法走进他人(包括自己)的心里,即没有同理心。

如何培养同理心?这两句话非常受用
2.培养同理心,这两句话很受用
走进他人的内心,自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那意味着"我懂得了他",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微妙地亲近起来,但这是一种技能,不是谁都会的。

培养同理心,需要记住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自己不希望的事情,推己及人,也不要强加在他人身上。比如,我们不喜欢别人言而无信,那么自己就要做到言而有信;我们不喜欢被否定,也不要轻易否定别人。

第二句话: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强加给别人,这个很好理解,但我们还要明白,人和人是不同的,我们喜欢的东西,别人未必喜欢,所以培养同理心,还要做到"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就像我朋友对我安慰的那番话,她可能没有想过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有怎样的感受,亦或即使自己也遭遇过不幸,会觉得自己能够"积极"应对,别人也"应该"如此应对,而这就是没有理解上述两句话的内涵。

同理心,不仅是想象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借此了解对方的感受和看法,还是用来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进而走进对方的心,拉近彼此心的距离。

如何培养同理心?这两句话非常受用
3.学会同理心,关键是"态度大于内容"
前面说了,培养同理心,我们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也勿施于人"这两句话,但在现实生活中好像还是很难做到,怎么办呢?

丛非从老师把其归结为一句话,即态度大于内容。

态度是针对人的情感部分,一个好的态度,会让人在情绪情感上感觉到舒服,体验流畅积极,这个体验就会反过来影响人的理性思考;内容则是人的大脑所处理的信息部分,经过逻辑判断、权衡、抉择等过程,做出理性思考。

比如,买衣服的时候,我们认为,衣服质量是关键,不会在意服务员的态度,这就是理性思考,而当我们真正去买的时候,如果遇到态度好的服务员,衣服质量也很好,自然会再次购买,反之,就极有可能不再购买,而这就是好态度对理性思考的影响,即态度大于内容。

我们在与他人谈话时,同时是在两个层面上发生着互动,包括内容信息层面和情绪情感层面。

如果想要走进对方的心里,就要注重情绪情感层面,即不能忽视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这样交流才会畅通,那么我们该怎样识别对方的情绪情感呢?

如何培养同理心?这两句话非常受用
首先,我们要有这个意识,即在听对方说话时,能够分出一部分精力去感受对方可能隐藏的情绪情感;

其次,把对方当作我们自己,想想自己如果在对方的境遇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把对方当成自己去感受,而不是仅仅把对方当成一个和自己对话的人。

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那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有感受自己的能力。

再次,少讲故事,多谈感受。

多谈感受,不仅可以增强自己感受自己的能力,还会更好地共情他人,而这就是在培养同理心。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那些能够让我敞开心扉的人,都在关注我的情绪情感,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我着想,而我们之间的关系自然更加亲切;对于战友,我会告诉自己多听,因为倾听也是在培养同理心。

更重要的是,谈感受,会容易让对方有种被理解的感觉,如果一味谈理性,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就有种好为人师的感觉,要知道,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回应对方,远远重要于我们具体回应了些什么。

如何培养同理心?这两句话非常受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1
一个小小孩,很可贵且很多时候常让人感动的,便是她能够去理解他人、富有同理心且对他人表示出出于她自己的那份关心来。我大女儿现在两岁多,在这一点上,已多次感动我们。

记得在她一岁多的时候,看到其他小朋友哭,她会停下自己手边玩的起来拿纸递给小朋友说:“不哭了,擦一擦吧!”长大一些,在我们下班回家到楼下的时候,孩子看到就会赶紧把我们的拖鞋在门口摆好等待;奶奶之前腰疼看病,已经好了一阵子,孩子还偶尔惦念问起,奶奶你腰还疼么?等等。

这样的品质,成人要做到尚且需要很强的觉察能力和持久的训练。对于一个孩子而言,除了其有幸降生在一个富有爱的家庭之外,还需要父母对其长期的引导,带领她将这些融入到生活的点滴,成为她生命中可以自然流露且行得出来的好品质。

不得不说,父母的引导很重要。今天和孩子相处遇到的一个小案例,在此和大家分享我对此的育儿思考与实践。

今天晚上,爸爸陪孩子睡觉,但因为工作太累了,所以没有讲什么故事,就在孩子床上躺着闭眼快睡着了。我下去看孩子是否已入睡的时候,看到孩子在床上一边翻滚一边嘟囔着说:“爸爸,我要听故事,我要听小猫玻璃丝的故事。”我本来还想着叫一下先生起来讲个故事哄哄孩子睡觉的,但看他实在困的不行的样子,于是也就没打扰他了。

虽然我能够理解先生,但孩子并不能理解爸爸这么快就睡着了,因为按照往常的惯例,爸爸都是要陪着先讲故事,然后才熄灯睡觉。今天晚上这个节奏显然不符合惯常的睡前流程。

我原本也可以选择另一个哄睡方案,那就是今晚先换成妈妈来给她讲故事哄睡。但我还是想趁这个机会让孩子学习去接受当下的事实,同时将一件让自己并不是那么爽的事情,变成一件让我们都觉得挺温暖的事。

于是我对年糕说:“年糕你看,爸爸现在是不是闭上眼睛?是不是睡着了?”孩子一听到我的提问(向孩子提问让她去寻找答案比直接告诉孩子事实结果更有乐趣且有益),就会有好奇心去寻找答案。于是转过头凑近看爸爸,然后转过头和我点点头回答说:“嗯,爸爸闭着眼睛睡着了。”

我接着很认真地面带疑惑地问年糕说:“那你知道,为什么爸爸今晚还没讲故事就闭眼睡觉了么?”孩子想了想没有吭声,估计没找到合适的答案。

我于是有点神秘地小声地对她说:“你过来,妈妈小声地告诉你答案,那就是——爸爸累了!”孩子对这样说悄悄话的事情很有乐趣配合,像是她获得了某项特权一般地荣幸,我也总是乐
第3个回答  2020-10-21
  总结的来说,既然如何,我希望大家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进行讨论。苗族曾经提到过,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不禁令我深思。在这种不可避免的冲突下,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要解决富有同理心,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笛卡尔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成了这么一句话,世界之大,而能获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识。这启发了我。这种事实对本人来说意义重大,相信对这个世界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就我个人来说,富有同理心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
  佚名曾经提到过,人看从小,马看踢蹄。这句话像刺青一样,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现在,解决富有同理心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
  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今天,我们要解决富有同理心,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柏格森曾经提到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了解清楚富有同理心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富有同理心似乎是一种巧合,但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大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在面对这种问题时,这是不可避免的。
  这样看来,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可是,即使是这样,富有同理心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这种事实对本人来说意义重大,相信对这个世界也是有一定意义的。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可是,即使是这样,富有同理心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要想清楚,富有同理心,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富有同理心,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既然如此,总结的来说,佚名曾经说过,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我希望诸位也能好好地体会这句话。
第4个回答  2020-10-21
不要总是将自己的得失和别人的得失相提并论,不要总关注别人,当别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自己帮助时应该换位思考,不要总想我帮助了他能得到什么好处。在自己又能力的情况下伸出援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