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搭配不当的类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6
一、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位置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顺序一般可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① 表示所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
② ②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示多少)
动词及动词短语,(表示怎样的)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
表示性质的名词及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她是一位优秀的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顺序是:她是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女(名词)教练。
2、多项状语的次序不当。复杂状语地排列顺序大致是:
①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词短语
②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词短语
③表示范围否定等的副词
④表示情态的形容词
⑤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顺序是: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附加语的次序不符合一般习惯
例如: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许多”应移到“附近的”后面)
4、没有认清某一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因而弄成张冠李戴了。
例如: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5、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之后;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之后。虚词的位置不当。有些副词和连词是可以有几个位置的,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例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在“如果”之后)
例如: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6、复句内分句次序混乱层次不清
例如:胡庄第一年晚稻改种早稻,就获得了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不但……而且表示的递进关系,应是首先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 ,然后才能向国家交售六万斤大米。)
7、句子里的数量词表示不妥
例如: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毛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主要分为: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怎么能“浮现”呢?应把“品质”改为“形象”)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第二课堂的活动推动了同
第2个回答  2020-10-06
修改病句搭配不当的类型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教学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生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后,就可以在造句、写文章时避免或少出错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病句,这将对其今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建议老师、家长们让孩子看看。

小学常见9种病句类型

01“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02“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使用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03“前后矛盾”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04“词语搭配不当”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05“语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06“重复啰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07“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08“不符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09“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小学修改病句的符号和作用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方法—“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病句练习和答案

修改病句一

1.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

2.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进度。

3.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4.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5.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6.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7.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学校的荣誉。

8.看了这次展览,使我有很多感想。

9.只有社会主义,就能救中国。

10.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11.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12.我昨天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

13.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14.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15.小学生从小就要爱读书的习惯。

16.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17.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18.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19.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20.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21.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22.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23.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24.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