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5
2006年,一个名为“地铁上的诗歌”的活动出现在伦敦地铁上,唐诗配上中国书法和英文翻译,让英国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欣赏、感受中国唐诗的魅力。

彼时,万里之外,深圳宝安中学一位喜爱唐诗的英语老师袁小林被触动了,“英语学习和唐诗如果结合起来,就太有趣了。”于是,他将唐诗引入英语课堂,深受学生欢迎。还编著出《经典唐诗英译欣赏》书籍,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唐诗英译又让他的课堂教学更有“诗意”。

开设“唐诗英译欣赏”课

有了将唐诗引入英语课堂的想法后,袁小林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开设了“唐诗英译欣赏”,并于2014年在宝安中学高一年级正式开讲。课堂上,他带领学生用英文朗诵唐诗,一边比较英汉文字所表现的诗意和意境,一边学习英语的倒装句、省略句、比喻、夸张、拟人等。不仅能学习英语,还能欣赏优美的唐诗、了解唐诗在世界各地的影响,这样的特色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两年后,该课程被深圳市教育局评审为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程。随后,袁小林应邀在深圳大学主讲该继续教育课程。听课人从高中学生变成了深圳市中小学教师。他们跟着袁小林去比较和欣赏不同译者、不同风格和不同版本的唐诗英译,还用中、英文讨论大家感兴趣的唐诗。

很多教师朋友建议袁小林将此课编写成书出版,让更多的人欣赏唐诗的英译,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而这也是袁小林所希望的。于是他继续购买书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不断充实完善《经典唐诗英译欣赏》书稿内容。在编著该书的过程中,他不仅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还获得北京大学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的指导。

“在英语课堂遇见唐诗,一般只会出现在大学的翻译课堂上。然而,却真实地出现在深圳一所中学的教室里。”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朱晓燕评价称,袁小林是一位爱诗、有创新思维的英语教师。

出版《经典唐诗英译欣赏》

日前,袁小林编著的《经典唐诗英译欣赏》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该书精选103首脍炙人口的唐诗,配上来自国内外60多名翻译家或翻译爱好者的英译文,从英语的角度来诠释唐诗的音韵美、文字美和意境美。

记者了解到,本书分为山水诗、咏物诗、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等8个板块。每首诗均配有中文解读,两至三个英译文本,展现不同译文的特点、含义、意境和艺术性,还对英文词汇、语法、句型结构进行了详细讲解,引导读者感受不同译文的词汇之丰富、句型之异同、省略之巧妙、意境之创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文和英文的语言魅力。

一首唐诗往往有几十种不同翻译,如何选择是个难题。袁小林告诉记者,他的选择标准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文字简洁、适合学生理解的英译文,“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形美,而且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并且要较好地表达原有的意境。”

对于袁小林而言,讲授唐诗英译课拓宽了他的视野,也让他的课堂教学更有“诗意”,在教学举例中,他越来越多地用到中外诗句。为学生讲解虚拟语气用法时,他会用泰戈尔的“云儿愿为一只鸟;鸟儿愿为一朵云”作英译。在讲解“as”“well”表示“也”“又”“还有”的含义时,他用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英译“It is difficult to meet,and to part as well。”

据了解,新一期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唐诗英译欣赏》5月将在深圳大学开课。袁小林说,通过把唐诗等传统经典引入到英语课堂,希望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打开不一样的学习英语的窗口,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素养。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方日报记者 莫凡

策划:刘丽 统筹:孙颖
第2个回答  2020-10-05
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英语诗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历史悠久,是英语爱好者了解西方思想潮流、价值体系的桥梁。然而,主要受应试考试教学模式的限制,导致诗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低普及率。笔者就有关诗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现状进行思考,分析了诗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正确选材的重要性,探讨了诗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和课堂活动设计,期望能起抛砖引玉作用,为促进诗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字:诗歌;高中英语教学;重要性;现状

诗歌是人类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囊括音美、形美和意美,乃至韵美。在中国悠长的历史文化长河里,诗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文的诗歌从形式上,简单地分为古体诗(包括乐府、杂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近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词、曲、新诗(白话诗)。诗歌的题材多样,可抒情、可寓意、可咏物、可描人……

一、引言

同样,英文诗歌也占据了英语文学中的半壁江山。英语诗歌按照内容来分,有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戏剧诗和宗教诗等;按照艺术表现手法来分,有朗诵诗、朦胧诗和讽刺诗等。然而,英文诗歌的重要性与它的普及性无法成正比。高中英语教材里的诗歌寥寥无几,甚至连市面上流行的英语读物中,诗歌所占的篇章也是凤毛麟角。同样,很多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里,也没有专门开设《英美诗歌选读》这门课,所以很多一线老师的诗歌储备情况也需更新和增量。
第3个回答  2020-10-05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赏析能力和语言能力,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完全能够毫无障碍得地领悟到一些寓意简单的英文诗歌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如果能够有的放矢的引入一些英文诗歌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诗歌的韵律很强,学生们在大声反复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纠正发音、锻炼口语,并最终达到提高口语的目的。诗歌重复性的体现手法,是学习语法的绝好素材。卡明斯的《爱情比忘却厚》(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 By E.E. Cummings)反复出现了more than, less than。教师在讲授比较级时,不妨适当地尝试着引入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在同学生分享兰斯顿·休斯的《生活》(Life by Allan Houston)时,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创作。学生的例句:① Life can be colorful,if you try your best to experience.② Life is a journey; Life is a boat; Life is a journey by boat. ③ Life is a rainbow, short but splendid.特别是第三句,巧妙的用词去描绘彩虹的特征,并且还实现了头韵。诗歌以简短但是意味深长为主要特色。教师在引入的过程中,可以大胆地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翻译。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习得能力,特别是词汇、语法和翻译能力。诗歌涵盖了很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by Percy Bysshe Shelley)和罗伯特·彭斯的《我的心呀在高原》(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 by Robert Burns),让学生对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有了初步了解。惠特曼的《哦,船长!我的船长!》(O Captain! My Captain! By Walt Whitman)把解放黑奴,不幸被刺杀的英雄总统比喻成船长。通过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林肯总统本人的丰功伟绩,美国的黑奴历史、美国的南北战争等相关知识。而艾米莉·狄金森对自然、爱情、永恒、生命以及宗教的描述,让中国读者耳目一新。诗歌的学习可以培养高中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总而言之,教师有意识地把诗歌引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去挖掘英文诗歌的美,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自主学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