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汉、西晋、北宋,都是王朝的“壮年”,而东汉,东晋,南宋,则相对属于“晚年”。
通常来说,一个王朝的兴盛时期,能被文人拿来歌颂的丰功事迹会更多,所以盛世的知名度当然也就越高。
但是偶尔也有例外。
西汉和东汉,虽然都是汉室王朝,但两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西汉是由刘邦干掉西楚霸王项羽之后建立的,四面楚歌、昭君出塞、鸿门宴等等典故,都是出自于此,且西汉的汉武帝雄才大略,非常厉害,多次出兵北上讨伐匈奴,在我国历史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而东汉时期,虽然综合国力比西汉还要更强一点,但由于战事上没有做出过什么大功绩,因此无法展现自己的实力,给人的直观感觉却很弱。
最讽刺的是,东汉整整两百多年王朝延续期间,在后世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大事件,却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刘秀若是在陵墓里知道了这件事,想来肯定会很尴尬。
西晋是三国鼎立结束后,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位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而西晋建国仅52年之后,就再度陷入分裂,变成了东晋。
由于东晋不是大一统,因此只能被列为六朝之一。
两者的历史意义本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且经过《三国演义》的熏陶,经历了三国余晖洗礼的西晋,在后世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就更比东晋高出不知道多少了。
宋朝原本是以武立国,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人尽皆知,但也正是因为自己的江山来得不大光彩,因此赵匡胤要求宋朝“轻武重文”,于是宋朝就大力发展经济,而军事却连年积弱,到了南宋,可谓肥得流油的同时,又弱得可怜。
照理说,北宋的军事能力比南宋强很多,所以北宋的知名度应该比南宋更高才对,但实际上,后世对于南宋的熟悉程度,却比北宋还要更高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南宋虽然势弱,但却出了个精忠报国的岳飞,被后世传为千年佳话,比那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还要更大得多。